回老家这二十天散文

时间:2021-08-31

  这是我大学毕业以来在老家最长的一段时间,估计以后不再有了。感谢上帝,有恩慈的领导,轻轻松松请到假了。在老家跟我在南京做的大部分事情是一样的:带孩子、带孩子、带孩子……但是在老家带孩子还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过年”。年已经过去,但我要再聊一会儿这个话题。

 一、过年会越来越萧条

  遛狗遛娃

  一天下午我带着妻子、孩子们,还有哥哥家的孩子们一起在环山小路跑,这是自己小时候经常跑的路,而现在山路上空荡荡。小时候大部分乐趣是成群结队往山上跑,春天的时候拣树莓(土话音“谷谷么”),夏天的时候摘杨梅,在小溪里捉小虾小蟹,在草丛里找蚱蜢和螳螂,弹弓扔石打松鼠和小鸟。为何现在的孩子不出来玩了?一个是小孩子变宅了,喜欢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或者看看动画片,不喜欢出去跑;更重要的可能是第二个原因,村里的小孩子变少了,他们没有哥哥姐姐带着玩,只能在家里对着手机玩。小孩子变少了,明显的变化是:零零星星的鞭炮声更少了。大人们看重准点的有气势的鞭炮,小孩子可不管这些,只要手里有鞭炮,随地扔,草丛里、水泥地上、瓶瓶罐罐里、水里等,到处都能炸起来,现在不同了,我几乎每个下午带孩子们在村里遛遛,安安静静。孩子变少了。

  一天晚上嫂子的表妹带着她的孩子一起来吃饭,她到了我们家,一直说:“这才像过年的样子。”因为过年时我们家有七个小孩。没有孩子就没有年味。如果过年时家里只有一个小孩,父母其实巴不得快点把年过完,送孩子到幼儿园去。

  爷爷看着孩子们玩

  虽然浩浩荡荡的春运已经延续二十多年,每一批返乡人口都将见证日益萧条的乡村。可能再过十年,浩浩荡荡的春运不再有了,不是因为户籍制度废掉了,而是因为年轻人锐减了。铁道部建高铁投下的巨资可能打水漂了。

  其实在乐清的乡下仍然能见证车水马龙,往内地看,乡村的沦落更加可怕。我有几次在武汉的乡下呆过,晚上安静到似乎野兽都要跑出来了。

  这种萧条的局面很难扭转。父母这样劝我:不要再生了,三个已经很多了。在村里溜娃的时候,大家问:这三个都是你的啊?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听后面两个阿姨在聊天,她们聊到自己的孙辈时说”一男一女两个最好“,又感慨儿女如何不想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