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召然办学记散文

时间:2021-08-31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有这样一个人,为给心理孤独、渴望读书的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家,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他顶住经济压力,坚持创办留守儿童学校,受到留守儿童家长的欢迎和称赞。

  1976年,侯召然出生在叶县水寨乡留侯店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93年他初中毕业,家里太穷,无法供他继续上学,他只好跟着亲戚一块儿到外地闯荡。年轻、踏实、认真的他很受老板的赏识,但由于自己知识不够,无法胜任工作,他感到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1999年8月,侯召然到西安开了家服装店,并结婚生子。由于忙于生意,他们无奈地把孩子送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2006年8月,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遇上村里的小学合并,孩子上学需要跑到五里外的邻村。老人年纪大了,接送困难,1年内给孩子转了3所学校。

  春节回家,侯召然了解到,周围村庄有很多留守儿童,全乡约有800多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监管无力、安全堪忧的状况。联想自己的打工经历,侯召然萌发了回乡办学的念头。

  2007年底,侯召然找到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筹资38万元,在村南建起了一个占地15亩的学校。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他把学校定名为“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学校”。

  2008年8月,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学校共招聘到教师9名,招收学生38名。第一学期过去,除去投资不说,学校运营亏损6万多元。合伙人动摇了,他们觉得这是个无底洞,纷纷要求撤资。侯召然也很苦恼,但良心告诉他,决不能半途而废,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让全乡的留守儿童有个温暖的家。

  2009年,几名合伙人看办学没什么希望,纷纷撤了资,有的老师坚持不住也走了,年底,陷入窘境的侯召然抱头大哭,“死的念头都有了”。但留下来的老师对他说:“召然,我们不是冲你的工资来的,我们看重的是这个留守学校,认准的是你这个人。”侯召然被感动了,他找亲戚朋友借,东拼西凑了12万元,乡里也帮他协调了15万元贷款,学校暂时渡过了难关。

上一篇:花之缘散文 下一篇:雪中慢品时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