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新加坡散文(2)

时间:2021-08-31

  旅游归来,我说得最多的不是新加坡的异国风情,而是一桩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住在新加坡一家酒店里,并无睡意的我和团友外出散步。夜深人静,在一处十字路口,一辆摩托车从远处疾驶而来,其对面的红灯亮起。我们视野所及范围内,无其他车,也无其他人。我问:“摩托车会停下来吗?”团友不敢肯定:“我们看看吧……”在红灯前,摩托车停了下来,孤零零地等待着绿灯。那次红灯时间仿佛特别长,长得我们害怕骑摩托的人失去耐心而闯过去。然而,直至绿灯亮起,那摩托车才轰鸣起步,消失在一段弯道上。

  记得团友轻轻感叹了一句:“什么时候我们的市民也能做到这样啊?”我明白他的意思。当时,即使是大白天,我们城市的主干道也有不少人车违章,更不用说夜深人静之时。当然,如今我们多数市民的交通意识,已不逊于那位新加坡的骑车者。无数次凌晨下班,我驱车行驶在开元大道上,独自等红灯时还会想起那一幕。

  李光耀近日病逝,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且不吝赞美之词,说经济发展,说政治模式,说外交政策,不一而足。其中一篇评论说道:李光耀通过社会运动及严刑峻法,提高国人的素质。外国媒体冷嘲热讽,形容新加坡为“罚款之邦”“保姆之帮”。但李光耀说:“他们可以嘲笑我们,可我深信最后开怀大笑的会是我们。”

  我想,经济可以起伏,时局可以变幻,也许新加坡人可以恒久受益的,反而是李光耀强力推行的清洁运动、礼貌运动等社会运动。这些运动的理念契合儒家传统,也是尤其值得我们“学回来”的东西。

  新加坡是蕞(zuì)尔(蕞尔形容地区小)小国,李光耀却是政治巨人。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李光耀治小国,如修建花园,如种菜绣花,如保姆当家。某种意义上,李光耀不亦新加坡哲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