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字叫散文的文章(2)

时间:2021-08-31

  无论什么文章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水,都有源泉。毛泽东提倡向古人学习,强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的文学不能因为换成现代汉语来书写就与历史断裂,果真这样我们将迷失在黑暗,找不到文学与历史的根源,甚至丢失先人的智慧与经验,没有历史的经验,我们就只剩下浮躁与贪欲,连同无知而混沌沉沦。闻一多的诗何以成为新诗的代言,多是借鉴了古诗词的格律而创新,确切说是一种延续,没有千百年来沉淀的继承,就没有当代的璀璨。

  我知道,有一种文字是散文,我渴盼自己能够有散文的妙笔,无奈自己无此天赋,穷其一生也只能是高山仰止,于是常常汗颜自己的文字,几乎都是拾人牙慧。然而,我有心跳动需要记录,我有情感动需要表露,除了付之笔端别无他法。我用心写自己,用情写活着,哪怕是不起眼的文字或是历练的词语都如我心迹的呈现,不想造作、尽管有矫情态;唾弃虚假、尽管含大实小虚,读得懂的会了解我的苦涩与艰难,读不懂的就权当我道貌岸然,因为文字也是在寻找知音,不可求也不强求,顺其自然反倒是真谛。

  散文最忌讳无心、无情,但是,心不能直白,情不能亵渎,留有余味是行文的尺度。我喜欢写冰山一角,然后去触摸冰山下的轮廓,那种口号式的空洞和排山倒海的堆砌,我不屑一顾。文革时期的郭老(郭沫若)乐于这样歌颂,他却在独处时惶恐,因为《屈原》被蒙羞,这是政治的需求,骨头软的都会屈服,没有必要横加指责;鲁迅的铮铮铁骨,怎么是寄居在日本人的别墅里气冲牛斗,孰是孰非著作又怎么能够全部负荷。周作人的《乌篷船》至今仍静静的荡在溪水中;张爱玲的尘埃永不会覆在沉香炉上。原来政治会歪曲文学,《红旗谱》谱的曲自有喜欢的人演奏,它不在散文的范畴。  如今,作家们不屑于把文章在网络上传播,网络的文章偏偏喜欢自筹资金付稿成册,一个是高傲,一个是做作,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再精致也是假的,如果,有一天高贵的变平凡了,假的变实诚了,散落于天下的文章尽可入天下人的眼目,这将是文之大幸。

  于是,突发奇想,把散文定义为散落于世间每个角落的文章,不知可否!惶恐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