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对泰山,最早也是最模糊的认识应该是小学时学过的那篇《挑山工》,那个时候我就向往着有一天自己能登上泰山,那时候觉得泰山离自己好远好远。上大学后,和泰山间的距离近了许多,也曾计划着去爬泰山,但一直未能如愿。毕业后感觉和泰山间的距离又拉大了许多,登泰山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与强烈。没想到多年来的梦想就在前几天变成了现实。

  9月3日,公司人力资源处特意组织我们新进厂的大学生到泰山游玩。早上五点我们在公司南门集合完毕,坐上公司的班车出发了。对泰山的神往使我们此行兴奋不已,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泰安。

  远望泰山,壮观自然,宁静又深远,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粗犷豪迈不修边幅,分明透着股山东汉子的劲儿,给人一种厚重踏实的感觉。此刻禁不住想起杜甫的那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我来了!

  来到泰山脚下,我们从孔子登临处,穿红门,到明朱棣所建万仙楼,经壶天阁,过步天桥,拾级而上,一路风景一路歌。两旁展现的是变幻不定的秀丽景色,巍巍唐松、幽幽汉柏招手相迎;那遮天蔽日、气势如虹的古松虬枝向人们诠释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古往今来,具有传奇色彩的“泰山石敢当”已成了匡扶正义、驱魔降妖的化身;更有那无数帝王将相的登临留下美丽的传说、无数文人墨客的立传碑刻,无一不书写着泰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登泰山就像读一本书,它向你娓娓道来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登泰山就像浏览一幅画,它向你展开的是一幅蕴含深厚文化积淀的绚丽风景画卷;登泰山就像穿越时空隧道,你仿佛是在进行着一次与历史名人会晤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