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平遥古城的散文

  1、平遥古城(外二篇)

  清晨,空气是清冷的,细小的云片在浅蓝明净的天空里泛起了小小的白浪,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欢乐的曙光已经把我们头上两边山峰的顶端染上黄澄澄的颜色,润湿的山脚仿佛还残留着玫瑰色晨曦的余痕,车外的景色使大家感到的了一种甜美的倦意。周末在闺中密友的邀请下我们自驾车去了一趟平遥古城。

  平遥,随处皆透出那古老与沧桑,当走进山西平遥县城就犹如跌进了时间的隧道,清晨的鸡鸣狗吠中,状如乌龟的古城静静地沉睡着。真不忍踏碎它神秘古老的梦。随意地走在老城的街上,看着路边古老的木质建筑,街头巷尾,高高的围墙,红色的灯笼透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是那么的安逸、无所牵挂。轻轻穿过古意浓浓的大街小巷,漫步在平遥古老的城墙边,仿佛走在岁月沧桑的臂弯里。灰色的城墙东西北三面均为直线型墙体,南部则沿着中都河道筑成弯曲线墙体。“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内修建,以此为胜”,是古时“因地制宜,以险制塞”思想的见证,也许就是对这座“灵龟”古城最好的诠释吧。在南门的墙体上我们看到了关于平遥古城的概况: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全国保存最好的明初县治砖石结构的古城墙、建于五代时期的古木结构建筑——镇国寺大殿、以及金代建造的文庙大成殿等。除了这些文物古迹之外,平遥城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城内现存传统四合院3797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从这些简单的介绍足可以看出历史上平遥的富足。而最让我叹为观止,神思向往的要算是这古城里的角楼,远古的角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身为砖砌,内置木楼板,设有暸望窗,集防御和美观于一体。尤其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四个镶嵌在角楼上的匾额,一为“霞叠”,一为“棲月”,一为“瑞霭”,一为“凝秀”。默默凝思,令人百转思索这其中的答案究竟是怎样的灵气赋予了这小的角楼,赋予这潇潇的龟城。

  走进平遥城内书院街11号,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轿轩式院落,这种两主院、两跨院的格式为清中期建筑。当年叱咤金融界的商界泰斗雷履泰就住在这个古朴的小院里。这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弟子成了日后名噪一时的“日升昌票号”创始人,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先河。当年的他在汉口、京都等地经营颜料业时,为便利资金调度结算,多次开展汉、京、平等地之间的银钱汇兑业务,继而借鉴先前的帐局、钱庄经验,初步形成一整套金融活动格局,清朝道光三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当时以“日升昌”为首的八大票号,所经营的汇兑业务通达国内45个城市,甚至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都可以看到日升昌的字号,足见其当时财力之盛。徜徉在这座古老的院落,依稀看到当年一袭白衣的英俊少年运筹帷幄的英姿。当年的他,不会想到因为日升昌的诞生,而使中国金融业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所小小而又古朴的院落,也由此成为历代商人心中永远的情结。古老的庭院看似平淡,但是当你跨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槛,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尤其是目睹了协同庆与汇源当的地下金库,不禁惊叹当年平遥人的心思缜密,不时的感觉着晋商的实力与胆魄。

  离开平遥时已是隔天的凌晨,只有几点繁星为我们送行,平遥又沉浸在睡梦中。不知为何,看着这古老的平遥,令我联想起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见了!古城平遥。

  水墨风情 诗意宏村

  仰观山之秀美

  俯听水之灵动

  待到秋意渐浓时

  赏画里乡村美景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文化,早闻皖南宏村景致独具特色,今有机会来此,出差间余,在结束了冗长的商务会务后,便迫不及待制定了宏村之行的计划,以一睹皖南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

  为了不错过晨曦中沿途的美景,早晨七点便从合肥南郊的酒店驱车出发。还没走出多远,就暗自庆幸这趟周折果然没有徒劳。

  似是不经意间的一瞥,那片柔柔的绿就滑入眼中,甚是惊艳!就这样前行,心情也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忍不住摇下车窗,田埂指引着我的视线一直延伸向湛蓝的天空,丘陵缓缓的柔美曲线恰到好处地盘绕在两侧,时不时踱来的徽风村落更是让我频繁地回头。端起相机却发现平日里拍摄中的构图法则、分割比例、色彩搭配在此刻怎么也不适用了,暗叹竟被这沿路之景打了个措手不及。索性不管,放肆地呼吸,睁大了眼睛随时准备迎接惊喜。

  驱车三个半小时后,到了目的地——宏村。

  寻访私家庭院,品味最正宗的徽菜

  离村子不远的小镇上,街边挂满各式各样的招牌,村民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游客。我们选了一家看着挺干净的小店落脚,打算吃个饭稍事歇息。菜单一打开,却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印象最深的是两道菜:“臭鲑鱼”和“毛豆腐”。正犹豫着要不要点,老板跑过来,极力推荐一定要试一下这两道特色菜。当臭鲑鱼上桌之后,那臭味立即让大家面面觑,只见第一个试吃的人一阵挤眉弄眼后终于露出了笑容,似臭尽香来,让大家都忍不住哄堂大笑。而后的“毛豆腐”则更加夸张,上桌之前,老板特意把我们带到后堂参观未出锅的毛豆腐原型,没想到原材料豆腐上竟然还真长着长长的白毛!吃过湖南的臭豆腐,这毛豆腐还算是第一次见。相传,当年朱元璋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在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战事胜利后,朱元璋便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而后,毛豆腐便在徽州流传了下来,并且成了宏村的特色美食。果然,品尝后味道还真是不错,齿颊留香之余,不禁感叹徽系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漫步古镇街头,寻找皖南最美丽的水墨画村落

  整个宏村依河而建,荷花慵懒地铺在岸边,黑白灰错落有致地堆叠起来,阴郁的天气下多了几分恬静,像是宣纸铺开,一滩滩墨渍浸润而成。古桥横直,通向幽幽的小巷,偶有背影闪过,有种说不出的韵味。那感觉像极了戴望舒《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姑娘的情景。村落里的家家户户都让人留连,即便是一副残破的对联、飞檐、几条郁郁的爬墙虎、门内老人们佝偻的背影,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偶尔停脚,聆听宏村人们诉说一段自己的人身经历,一抬头,墙头的绿茵斑、院外的的红灯笼……慵懒而寂静地生存着,透出让人喜欢的生命力。穿梭在其中,一回首,又会发现更多梗概和线索。

  宏村的商店大都开在一户户居民的.家中,走进去有种参观的感觉,店主和蔼,商品也摆设随意,一点小发现都会让游人爱不释手。与店家攀谈了几句,他们大都世代居住于此,从前担心天气、收成、农品价市,不知从几时起,也学会了每天要面对不同的脸孔,应对讨价还价、迎来送往。从老板们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得出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改变也感到惊讶。

  四面八方的游人从巷里出来,还没回过神,就被眼前一波碧绿夺了魂魄,一声声惊呼后各种咔咔声响起,恨不得把这美景都抱回家去。原来这中央的小湖名号为“月亮湾”。湖并不大,四周是简单却让人顾盼流连的灰和白,飞檐木门石雕青瓦灯笼小窗青苔,到此才发现原来这古村分明就是一个陷阱,让人爱上一草一木无法自拔。

  来的途中就听说雨中的宏村是最美的,而空中也适时地飘起了小雨,不由得感谢起这人杰地灵的地方来。站在画桥边上,眼前俨然一幅唯美的江南水墨画。雨渐渐大起来,匆匆跑到附近的民宅避雨,进去才发现已置身茶店之中,老板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喝茶,我们也不辜负径直喝了起来。安徽盛产茶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皆负盛名。窗外雨丝缓缓垂下,屋内渐渐热烈起来,呷一口茶,抒一声情,炒茶的人过来寒暄两句,又急急地去追踉跄的小孩,一家人嬉戏打闹。而雨,仍自顾自地飘。

  直到里屋传出阵阵的饭香,才发现天色渐黑,女主人擦桌摆碗招呼男人和孩子吃饭,菜不算丰盛,但看着却十分可口,一家人凑坐在昏昏的灯光下,时不时会传来女人的唠叨声,男人的咳嗽声,孩子的笑声。我不由得感动起来,一切,都由这儿人们的悠闲、质朴而变得更美丽生动。

  小桥、流水、人家……如果能一直在这个静静的村庄呆着,那么生命消逝的过程也必将慢下来,就像同行的朋友说:“仿佛在诗中,在画中,我们变成了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