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那条河散文

时间:2021-08-31

  一、石羊沟——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难忘家乡那条河散文

  曾经有一条小河从我家的门前流过。

  说是小河,其实就是一道不大的水沟,但就是这样一道普普通通的土水沟,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石羊沟。据村中长辈们讲,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常年干旱,土地干燥。由于缺少水源,老百姓靠天吃饭,年景好时,老天降下甘霖,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们收获庄稼,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多数年份降水极少,庄稼不长,常常颗粒无收,于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瘟疫横行,各村的人数愈来愈少,到处是新添的坟冢,真乃万户萧疏,茔幡招展,一片凄惨景象。

  上苍一看,这样不行。人口是大事,没有人脉,这方天地如何镇守?于是便派仁心宅厚的老羊星下到凡间前来拯救。羊星来到人间,看到一片凄凉荒芜景象,顿生怜悯之心。他仔细观测地象,发现这里缺水的原因主要是龙脉不通。天宫定期的有限降水根本无法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得想个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比如向四方龙王求援,东借西凑,无疑是杯水车薪,决不是长久之计;祈求天宫多降雨显然也不行,上苍有他的统筹安排,万事都有通盘计划。冥思苦想无良策,愁坏了善良的老羊星,最后只好牙一咬,心一横:罢了,罢了,为了百姓生存计,牺牲了自己又何妨?

  他想了一个办法。只见他摇身一变,把自己变得与人间的绵羊一般模样,不分白天昼夜地吞噬者人家的禾苗。它的食量惊人,似乎永远也填不满它那巨大的胃囊。人们一看这样,气就不打一处来。民以食为天,本来年景就差,你把禾苗都吃光了,老百姓可咋活啊?真是人间祸害,不除掉它,百姓将永无宁日。

  于是附近的村民们组织起来,手拿锹、镐、锄把、砍刀等武器,趁其不备,一拥而上,将其活活打死了。

  就在这只绵羊倒地而亡的一瞬间,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羊头被砍下后,从羊的脖颈处喷出一汩清泉,泉水沿着大地的东西方向缓缓流淌,越流越远,泉水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这条小河逐渐把上游太行山的水脉和下游的滹沱河相贯通。与此同时,这只绵羊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僵硬,最后变成一块奇硬无比的大白石,状似羊貌,人们谓之石羊。

  这只老羊星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这条清澈甘爽的小河流,从此打通龙脉,彻底解决了这里的缺水问题,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为了纪念这只为救苍生而无私献出生命的天羊,人们就把这条小河沟命名为石羊沟。

  二、童年是一支歌

  “石羊沟,流水响;从远山,过咱庄;蝎子簸箕大,长虫(蛇)扁担长。”这是在我家乡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虽然不乏夸张的成分,但至少可以想象小河当年的盛况。老辈们讲,当年这条小河沟水脉极旺,常年流水,雨季里河水常与岸平。正是有了这条石羊沟从家门口经过,才使得这里水源充足,水草丰美。人们引用这清澈的河水,浇灌着肥沃的土地,滋润着万物生机勃勃,哺育着这里的人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童年时期的我是伴随着这条小河沟长大的。那个时侯,小河已经不再常年流水,一年之中将近有三个季节河里是干涸的,只有到了夏天,雨季来临,上游来自于太行山脉的槐河水位不断上涨,涨满的槐河水溢入这条小河沟,顺流东下,流经十数个村庄之后经过我家门前,再向东蜿蜒而去,一直汇入下游的滹沱河。

  每到夏天,小河潺潺,碧水盈盈,水草青青。河水之中,鱼儿欢畅,蛙鼓齐鸣;河面之上,蜻蜓点水,水鸟欢欣;小河两岸,柳条依依,随风摇曳。那个时侯,小河两岸植被繁茂,盛长着密密的芦苇、青蒿、酸枣棵,还有无数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奇花异草,竞相争艳,馨香四溢,吸引着众多的蜂蝶成群结队而来,翩翩穿梭忙碌。好一幅天然的精美图画。

  家乡的小河实在太美了!

  每年夏天,小河沟就是孩子们尽情嬉戏的乐园。每天放了学,小伙伴们三五成群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大点儿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纷纷跃入河水中,活像一个个小鲤鱼,欢快地游至河面较宽的地方,他们竞相追逐,尽情欢畅,打水仗,捉迷藏,溅起一团团浪花,引来一阵阵笑声;小点儿的孩子还不会游泳,便小心翼翼地下到岸边浅水处,学“狗刨”,捉蝌蚪,逗蜻蜓,玩得不亦乐乎。有时玩累了,便坐在岸边阴凉处欣赏着四周美景,或者干脆随手捡起地上的石块或瓦片玩起了打水漂游戏,这些被抛出去的石块或瓦片擦着水面跳荡着而去,激起一层层涟漪,引得身旁伙伴们一片惊呼声。

  那个时侯,不仅小河里有水,就连村子里或周围道边都不时地能见到个“壕坑”。雨季里,这些“壕坑”里积满了水,人们就用这些水和成泥垒院墙、茅房和猪圈,还可以派做其它很多用场。那个时侯,每个生产队的每一块农田都配有供浇灌用的机井,水位很浅,最多十几米深,井水清澈甘冽,掬之饮之,酣畅淋漓,顿觉神清气爽。人们用这样的天然水源浇灌着肥沃的田地,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在自己的乐园里收获着希望,收获着幸福。

  那个时侯,许多农家在院子里掘有自家的水井,水泥抹就的井台,井台上有辘轳,由于水位很浅,取水极其方便。那个时侯.农村几乎就没什么企业,种庄稼基本上施得是农家肥。那时的井水清凉甘甜,井水无需处理直接饮用。男人们下了工回到家里,顺手拿起自家蒸的干粮大口地嚼着,顺手舀起一瓢自家的井水“咕嘟嘟”一饮而尽,然后一抹嘴唇儿,打个饱嗝儿,舒展一下筋骨,那精气神儿颇有点似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的英雄气概呢。

  家乡的水甜,家乡的水美,家乡的水养育了一方善良淳朴的家乡人。

  三、岁月沧桑,小河无泪

  岁数大点儿后,赶上农业学大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那时有个响亮的口号叫做“大干快上,人定胜天。”为了贯彻“以粮为纲”总战略,根本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乃至有力支援“亚非拉”,中央号召“战天斗地,劈山造田。”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砍掉山上的林木,清除杂草荆棘,腾出空地种庄稼。于是太行山上,人潮似涌,漫山遍坡,红旗招展,“一层层梯田美如画。”过度的开发终于超越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山体植被惨遭破坏,山体滑坡,水土流失。

上一篇:今生有约散文 下一篇:四月之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