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的民情日记摘编(3)

时间:2021-08-31

  “屋头是坐不成了,很危险,只能请你们到我家院坝坐哈,莫嫌弃啊。”杨龙组村民刘冬元一边吆喝一边给我搬椅子。

  刘冬元是一位年满60岁的老人,儿子外出务工,两外孙子由他老两口一手抚养,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如今住房还被大树打烂,这对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远远便见到插在房子里断裂的大树杆子、瓦片上凌乱的树枝丫、坍塌的厨房和偏房,为正常生活,刘元冬把堂屋变成了临时“灶房”和起居室。

  为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我立即请求本单位帮忙,为刘冬元送来1000元慰问金,让刘冬元先修整屋顶,缓解眼前困境。刘冬元感激涕零:"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给政府添麻烦了,谢谢你们,谢谢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见到刘元冬家的困境暂时得到缓解,我心中无比宽慰。这次送来慰问金,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将竭尽全力帮助他改善生活条件,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年5月13日 星期二 雨

  做科学发展的“护航员”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近日春雨绵绵,春耕播种工作顺利推进,但刘元刚、刘元达、刘洪晏几家120余亩葡萄基地里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我担忧的问题。

  “有的葡萄管理人员说要短尖,有的却说不要,到底听谁的,我心里没底了”。刘元刚向我诉说心中的疑问。

  下溪乡结合本乡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发展高山葡萄种植促农增收。刘元刚、刘元达、刘洪晏是铁门村高山葡萄种植带头人,几个人经过筹资,分别在铁门上、下组和界上组发展高山葡萄种植120余亩。通过和三人的一番交谈,了解到他们创业之初的艰辛,不仅面临资金的紧缺,也面临着技术管理的短缺,压力非常大。  因为是新产业,种植技术是种植户面临的突出问题。驻村以来,我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受,所以他们有问题都习惯打电话问我。我把他们遇到的关于高山葡萄管护、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本里,随即电话联系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请他们到该村来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群众种植高山葡萄“保驾护航”。

  了解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需要解决、最期盼改善的问题后,尽管有些事情的办理,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办好,但只要用心用脑去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