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日记

时间:2021-08-31

描写端午节的日记范文(通用9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端午节的日记范文(通用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端午节的日记1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这一天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也是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人们纷纷将用荷叶包裹米饭做成的粽子投进江河里,鱼蛟虾蟹们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遗体了。人们渐渐地也养成在每年的端午节就以此来纪念屈原的习惯。

  流传至今,赛龙舟已成为民间流行的竞技运动,而粽子更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爱吃的美食。从我出生至今,在我们镇江,吃粽子的习俗是最常见的。每年过节前,婆婆早早地就开始忙着包粽子了。婆婆包的粽子各种各样,有三角粽、四角粽、笔杆粽。口味也是相当丰富,有鲜肉粽、蛋黄粽、红豆粽……而每当这时,我就会乖乖地坐在婆婆旁边,一边看她包粽子,一边心急地等待第一锅粽子出炉,迫不及待地尝上一个。奶奶也会买回来菖蒲插在门上说是可以避邪。

  每家老人还会为孩子们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编织鸭蛋网。在里面放上咸鸭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再用五色丝线编成手绳,称为“长命缕”,我们这叫“百脚绳”。

  于是,过节这天的中午12点太阳当空时,我们小孩子就会被大人推到门外,挂着蛋网,戴着手绳。在太阳下暴晒,说是可以避邪,长命。我们就一边晒太阳,一边说起老人教我们的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描写端午节的日记2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了。

  吃过早饭,我和妈妈搭乘爸爸的摩托车去街上凑热闹。路上,交通显得有点拥挤。行人比平日里增加了不少,车流也时断时续的。

  交警为了特别保证节假日里的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增设了岗哨。我们只能缓慢地行进。我沿途看见不少的妇女手提着大将小将的我叫不上名来的药草往家里赶。这是往常所没有的景象。端午时,不少的人家都要买很多的药草,晒干后存放在家里,平日里用来泡澡或沏茶用。至于艾叶、蒲草之类的买回家后就直接插在门窗上,用来避邪驱五毒。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MM广场,停好车后,准备去采购一些过节用的东西。因为人多,一不留神,我们就走散了。

  我和爸爸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集贸市场附近的路段。这里比平时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路两边,一字儿排开,地面上摆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草。

  那些从乡下上来的农人们今天忙得是不亦乐乎。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比他们栽种的农产品似乎抢手得多。路口处,有一个老太婆在卖一小包一小包的东西。我对此顿生了好奇心。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买了一小包,从中取了一小点,撒放在了我的头顶上,并告知我这种东西叫雄黄。据传说,人们在端午时带上它就能避邪。呵!天下竟然还有这等事。我越发地对端午感兴趣了。

  我们转悠了大半个上午,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的。

  描写端午节的日记3

  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描写端午节的日记4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

  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道端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主张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于泊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用粽叶,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河里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此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以此来纪念屈原。

  端午有着吃粽子的习俗。端午的早晨,奶奶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奶奶先拿出几片粽叶,卷起来,弄得像个漏斗似的。然后,奶奶将糯米倒进“漏斗”里放上几颗蜜枣和一点儿枸杞子,再铺上一层糯米,弄剩余的粽叶裹好,拿一根细线绑好,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陆续包了好多粽子。看着这些香喷喷的粽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还划龙舟的比赛。一只只龙舟漂泊在水上,就像一只只天鹅在水上嬉戏。吃着香甜的粽子,看着精彩的龙舟比赛,我感到惬意极了!

  端午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说,更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