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

时间:2021-08-31

有关我的日记范文合集9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日记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日记 篇1

  当今时代垃圾食品满天飞,朋友们都来追。要想拥有健康的好身体,就请大家都来使用健康食品箱吧!

  健康食品箱是我的一个的发明制作。我首先准备了精致纤维网一个、箱子一个、剪刀一把、胶水一瓶,还有水彩笔一盒和三个不同颜色的纽扣。

  万事俱备,我的制作正式开始。我先拿出箱子,把底部全部剪开,再用纤维网罩住箱子的底部,用胶水固定好。然后再将三个纽扣安装在箱子上。这三个纽扣分别起到过滤、清除、隔离的作用。最后,画出美丽的图案来装饰一下箱子。就这样,一个健康食品箱就做好了。请朋友们把食品放进健康食品箱里,几分钟后,就可以吃到健康的绿色食品了!

  看着朋友们都能健健康康的,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拥有了健康食品箱,就拥有了健康!我的制作很有创意吧!

我的日记 篇2

  “啊,天地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我,小小的我……”这是我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

  小时候的我真的是小小的,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王后,一天……”讲到小矮人的时候,我突然大胆的站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老师,我也是小矮人!”老师被我逗得捧腹大笑,我很诧异:为什么老师笑得这么开心呢?

  一年级的时候,我还是“小小的我”,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我上课积极发言,老师立了一个一班之长(俗称“班长”),可不是我,我不服,可又不敢说,真是“敢怒不敢言”啊!

  如今的我,已经五年级了,不再是“小小的我”了,二世“大大的我”,“啊,天地间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我,大大的我……”这是我现在常说的一句话。

我的日记 篇3

  从小到大我的身体一直不好,母亲总说这是她怀孕那段时期吃的不好,没人照顾造成的,她的这种思想也是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的,她说这不能忘,总的来说她这么说的理由有两个。

  我父亲是他们家的长子,可是却偏偏好像是最不受欢迎的那一个,据说,我父亲从小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而我的姑姑则是反例,所以说奶奶从小到大就十分宠爱姑姑,而我的叔叔是他们家最小的,自然也很受待见。依我母亲的看法,这就是我父亲不怎么受欢迎的原因,所以说她说她怀孕和坐月子时期没什么人照顾,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我母亲和奶奶的关系貌似就从那时结下了根,之后一直就不怎么好,而我回奶奶家的次数则是少之又少,可是每次回奶奶家母亲和奶奶也不会有什么矛盾,母亲也总是主动帮奶奶洗碗,似乎没有一丝不愉快的气氛。

  母亲生下我以后,一直是她一人带着我的,父亲一直工作在前线,在家呆的时间很少,现在母亲总是给我说她那时是怎样的辛苦,这些我也是能够深切体会的,母亲还说我小时候是十分认生的,就是说没怎么见过世面,以至于我婶婶结婚时看到她的打扮也会吓得哭,看到摆在商店门口的模特也会躲来躲去,呵,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而每次母亲给我讲这些时,语速总是十分慢的,看起来特别和蔼可亲,她也不时会咯咯地笑起来,说我那时真是可爱,转眼就长那么大了。

  现在我稍微长大了些,由于为了照顾我,母亲的工作也调到了总部这边,在工作中难免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从母亲和父亲的一次次谈话中,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待人处事之道是十分好的,对于同事她总是平易近人,尽力和每个人打好关系,对于领导也是十分听从,她天生就有一副好脾气,我想着待人接物的和气,她是可以做的特别好的,当然,我也知道她每天这么尽心尽力地工作是为了什么,全是为了我啊。

  我的少年时代受母亲的影响是很大的,这让我也学会了很多,我真的该好好感谢我的母亲。

我的日记 篇4

  今年春天,家里有些土豆长芽了,爸爸妈妈说:“反正不能吃了,还不如种起来吧,也许还能收获更多的土豆呢!”于是,我的种土豆行动就开始实施了。

  我找来一个大花盆,把土豆种在里面。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土豆一个劲地疯长,两个多月后,土豆可以收获了。我拔出茎,没发现土豆,又小心翼翼地把整个花盆挖了个遍,发现土豆根本不是像花生一样结成堆地长在植株旁边,而是顺着根零零散散地生长。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我以前的想法!我大吃一惊,赶紧上网查,非得弄个水落石出。一条资料突然蹦进我的视线:“土豆的根系在一个时期发展极快,而土豆块茎形成温度只能在2℃—29℃之间”。我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并顺藤摸瓜地推理下去:土豆的根系一直在生长,但只有在2℃—29℃之间才能形成块茎,所以土豆可能生长在根系末端,所以离植株有些远。我还进一步地作了更大胆地猜测:如果土豆的地上茎遭遇什么不测,由于超长的根,土豆会被扯断在地下,并且保留一部分根,将来有可能会再次长出地上茎。也就是说,这是土豆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中维持生存的独特智慧。

  虽然,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只是我的猜测,但是我以后一定会把这个意外的发现解释清楚的。

我的日记 篇5

  小时候体弱多病,记得八岁那年,因当时医疗设施落后,稍重一点的病都要赶往几公里外的小镇上去看。每次都是父亲背着我沿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一步一步向镇上的医院走去,我伏在父亲的背上,每一次颠簸都使弱小的心灵深深地震颤,何时才能使身体好起来,不再让父亲那宽厚的背脊上汗水涔涔,憔悴的脸庞上少些忧愁和哀伤。

  外公的探望从此让我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当时外公看我形体单薄,不时生病,便讲了当年为财主看家护院练就的一身武艺,既提升了自己在众人面前的威望又强壮了自己的身体。于是建议我跟他练洪门拳。父亲是勉强答应的。我知道他是不忍心让我吃那些苦,更担心我的体质能否适应那些严格的训练。

  大凡练武对基本功的要求甚严,扎马步、冲拳、踢腿、后弯腰等,几天下来我就感觉吃不消了。于是傍晚就悄悄地对母亲说不想练了,谁知母亲告知外公后,外公则大发雷霆,狠狠训了我一顿。说来也怪,三个月后我的身体渐渐强壮了起来,也会舞弄几套拳脚,到医院看病也就很少了。

  十三岁那年我进入了当地的一所中学。那年国庆节,学校举办大型联欢晚会,听说县里领导也要来参加,学校领导很重视,要求各班级把最拿手的节目献上来;但节目形式可多样化,唱歌、朗诵、舞蹈、杂技、武术都行。当时我的武术在学校已小有名气,于是他们公推我上台进行拳术表演。因为是第一次上台表演,激动又忐忑不安,稀里糊涂地打了一套洪门拳,在热烈的掌声中我走下舞台。晚会结束后县体委的领导走到我面前握住我的手说:“小家伙,好样的,以后省里选拔体育人才我第一个推荐你。”当时,我的心里充满着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公年事已高,不能经常指导我练武了,但他讲的话我已牢牢地刻在了心间:“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更加自觉刻苦地练功。忽然有一天我感觉后脑勺有灼痛感,在父亲好友的推介下,到县里找一位会气功推拿的老中医,他问诊把脉后对我说:“你是练功时没有注意气息的调理,导致气血逆行,气息偏差所致的,用针灸扎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就这样,在医疗期间我就拜他为师了。我的这位老师叫朱中峰,懂两仪、善八卦拳,练了两年后我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徽省体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毕业后留在合肥从事武术的教学工作,1995年春节回家时,当地乡亲都要求我留在本地办一个武馆,以便他们的子女都能学武术。经过各级领导同意后,武馆正式挂牌,开业那天,省、地各级领导都发来了贺电,并派武术表演队前来助兴。一时间我的武馆名声大噪,前来习武的农家子弟不下三百人。

  1996年元月份,接省体委通知,5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在广东湛江要举办全国传统武术散打擂台赛,希望我能参加。春节刚过,我打点行装,去省城合肥接受强化训练。训练是残酷的,每当我累得趴下来的时候,父母这些年含辛茹苦、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激励着我更加刻苦、意念中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拿好名次,以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在擂台赛上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获得了亚军,面对鲜花和掌声,我的眼睛湿润了……。虽然比赛的结果令人欣慰,但由于长时间在外地训练,武馆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陆续出现诸如住宿、接待、学员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是东奔西跑,忙得筋疲力尽,结果导致顾此失彼,矛盾渐多。为此,1998年春节我当机立断将武馆交给别人经营。当时有一个朋友从广州打来电话说,广州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点省份,商机无限,邀我去广州共谋发展大业。于是我在家乡把一切移交手续办妥后,在5月份的一天打点行装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谁知这是一个骗局,他们是传销组织,不久就被公安部门查处了。约我来广州的那个朋友也不见了。静下来后我在思考着:如果此时回家乡,我的颜面何在?既然来到广州,凭借自己的武术根底,再苦我也要坚持闯出一番事业来。

  广州是一个人才济济,生活节奏很快的大都市,也是一个高消费的城市,我得想个办法,先找个工作为今后谋求发展打点基础。于是我给省体校的一些教练打电话,以求他们的帮助。其中一位教练提示我,广东陆丰地区有个老总想和北京武术院合作,创办分院,需要教练,可以前去一试。我连夜赶赴陆丰,老总看了我的相关资料后,让我演绎了一套武术动作,当即聘请我为该院的武术教练。事后,我才知道这位老总也是习武出身,自幼拜南少林的高僧学过罗汉拳,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可在此边教边学,不断提升自己。”

  幸运的是,分院请来了李连杰的大师兄郭燕京教授,他是武术散打方面的专家,在武术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写过专著、拍过电影。他的广州之行引起了当地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并予以了极高的评价。

  作为学院的一名教练,我有幸跟他有了亲密的接触;在征得他的同意后,便拜在他的门下做了一名虔诚的弟子。郭教授从武术散打到太极拳都做了系统的介绍,为此我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记得在广州,20xx年的五一节,我想乘火车回家一趟,因为正值旅游黄金周,火车票非常紧张,望着购票的人群排着长龙,我犯了愁。这时有一位粗壮的汉子走到跟前,悄悄说他有高价座位票,等我把钱付掉,却是一张无座票,当时我便和他理论起来。他却凶凶地说:“你今天要也得要,不要就揍你。”这时围上来5个年轻人,就要动手打我,我被迫出手,三拳两脚就打趴了2个人,他们看到这阵势,便抱头鼠窜,一溜烟不见了踪影。回过神来,我尝到了习武的好处。

  20xx年,在黄山工作多年的弟弟打来电话,邀我过来发展。说黄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徽文化气息很浓,这里崇文尚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像汪华、胡宗宪、方腊等英雄豪杰,他们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评价。于是我来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徽州大地。

  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我培训了一大批习武的学员,同时在一家企业的保安部从事培训和管理工作。我的心愿是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为弘扬中华武术、传承徽州文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