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3)

时间:2021-08-31

心情日记 篇7

  邻家主妇接了她七十又三的老母亲来住。老母亲去年查出早期食道癌,经过一番放化疗的折腾,头发全掉光了,受了不少苦痛。她是最小的女儿,愿意老母亲在她这儿手不动,脚不动,老佛爷似地享几天福。

  可是老人,不干。第一天,趁她上班的时候,找出家里尘封多年的泥耙,把屋后一米见方的地翻了一遍。我从她旁边走过,她说,要栽下些丝瓜秧,在儿女们吃腻鸡鱼肉蛋的时候,煮些丝瓜汤给他们喝,那汤滋味甭提多香了!

  邻家主妇开始焦急地吼,“谁让你干了,你好好歇着,不能吗?”我听见了去劝,“让老太太做些事吧,只要她能做得动!”

  我懂得邻家主妇的焦急。老太太年纪大了,又生病,因为瘦,全身皮肤又褶皱连连,多么像挂在墙上风干的老丝瓜,而她竟然还要种丝瓜?

  可是老人,也许所有的老人都是这样的,不愿老,不想老,愿意自己是当初新藤上最鲜绿的丝瓜。青青翠翠的好年华,丈夫、孩子还有老人,谁都需要她!

  而偏偏的,一些子女,孝心澎湃,自以为是。他们愿意老人像成熟而优美的老葫芦,摆于柜前案间,供人夸赞,好福气。他们当然还愿意老人像南瓜风度翩翩、滋润安然地老去。但老人们呢,愿意做的,却是老丝瓜。满身的皱皮囊,或许只能是孩子们洗锅抹碗的洁具吧。但他们也是甘心情愿,快乐的!

  其实,子女们能做的,也许就是给老了的丝瓜们,一点点被需要的机会!

心情日记 篇8

  人大略都是欺生的。我毕业分到那个乡村中学任教时,就时刻感觉到四下里阴冷的眼风。但年轻,对什么都不在乎,傲气得很。

  学校里的宿舍很紧张。跟我同来的两位老师,因为她们的父亲本是学校的老师,自有落脚之处。而我,先是挤在一位同事的办公室。但同事后来恋爱了,男友时时来,我待在那里很尴尬。终于熬过那一个冰冷的冬,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学校收拾了食堂的柴屋,隔了半间做我的办公室。小屋小得可怜,只够放一张办公桌外加一张床,而且还没有窗户。跟头头反映,但不予理会。毕竟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处,还是欢天喜地地搬进来。住进来之后,感觉到哪里不对劲。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岁,于夜深人静之时写下《小屋无窗》,投稿当时的市报。时任副刊编辑的盛季兰老师将文字细细改过,删去那些不平之音。

  有一回,去见盛季兰老师。她说:“改了你文字多处,是为你好。”寻常的话,却如书页里的馨香,从此伴随我静心读书,写字。自学考完本科,也写了很多日记、文稿。学历的提升是需要,胡乱的涂鸦并非为了成名成家,但我深为自己的坚持而欣慰。

  那时,正是坐在老师堆满书报的办公室,陈旧的楼里也尽是油墨的气息。其时,报社那矮小的三层楼,落在四围的楼群间,透过窗户望过去,也是逼仄的天空。想老师日日伏案,有窗也未必可依,那么无窗又奈若何?

  清风明月中,虫鸣相和;

  长夜孤灯里,书香为伴;

  天地澄明,心胸疏朗。

  时时念及念中学时的语文老师,他在我的作文后面批语:“一个能在书香中寻觅书香的人,应是能求得心灵的宁静与安然的。”果如老师所言,此后的岁月里,不论有灰暗,还是有逆流,那一脉书香,总为我点一盏明亮而温暖的灯。

  除了那一篇《小屋无窗》,我似乎没在别的篇什里,多出人世际遇的怨愤。人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记忆、沉淀。此刻的冬夜,我靠在床头,握一枝铅笔在随手拾来的纸上划拉这些句子,电视里又出现了那则公益广告:

  女孩上完夜自修,独自骑车拐进幽暗的小巷。为驱赶夜晚独行的恐惧,她一边骑车,一边唱歌。巷中,大爷亮着一盏昏黄的灯,收拾着他的小摊。女孩行到大爷的身边,对他说:“大爷,这么晚了,您还不回家啊。”大爷说:“就回,就回了。”女孩继续向前骑车,大爷将灯斜过去,照亮女孩远去的背影,女孩感激地回头给了大爷一个微笑,心里说:“谢谢,大爷。”女孩进了门,画外音里,大爷说:“都回来啰,都回来啰。”

  我们都有可能是那个独行的女孩,我们又何妨不做一回那个大爷,点一盏暖暖的灯,在夜里,在巷子里。水因有月方知静,心为无恨始觉宽。

【【必备】心情日记合集8篇】相关文章:

1.【必备】心情日记合集6篇

2.【必备】心情日记合集9篇

3.【必备】心情日记合集10篇

4.【必备】心情日记合集5篇

5.【必备】心情日记范文合集9篇

6.【必备】心情日记范文合集6篇

7.【必备】心情日记7篇

8.【必备】心情日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