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

时间:2021-08-31

【精选】心情日记七篇

心情日记 篇1

  休闲时,精彩的电视是不能不看的;网上的世界是不能不逛的,但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休闲时,可干的事是很多的。外出旅游得瞅机会,外出办事正好到风景名胜区,那是绝对不能放过的。俗话说,过了这村没这店,那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这次能来,说不定今生今世再也没有机会故地重游了。如果专程去某地游览,如果不是很近,一般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既没有这经济实力,又不具备大块时间,所以只有瞅机会。

  读书也是一种休闲的好方式。虽然我们休闲的时间不少,但我们毕竟是工薪族,一般说来,读书的时间还是很有限的,所以必须寻找捷径,注意书界动向,只能找那些精彩的书刊来读,以获得最佳最大的艺术享受。

  逛书摊也是一大乐事,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东瞧瞧,西看看,忽然眼睛一亮,急忙趋身去取那本书,生怕别人抢走——书摊上常有百寻不得的书,这时,如获至宝,急匆匆捧回家去拜读。有时也束之高阁,只觉着这书有用,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读它,这全在自己的心情,或手边所忙碌的“活”。当忙什么“活”,需要了解某方面的知识,或需要营造某种心情,便取下在书架上已尘封多年的旧书来读读。

  爬格子也是很好的休闲方式,每当夜幕降临,趴在柔和的灯光下,或思如泉涌,在纸上龙飞凤舞一气;或咬文嚼字,翻翻过去审视一下现在涂画到纸上的歪字。

  最有趣的莫过于为那些歪字找婆家。休闲时,闲来无事,便把过去的歪字翻过来翻过去,看哪位长得俊些,给它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婆家,好嫁出去。每当这时,我就对这些歪字特别牵挂,要常去图书馆、阅览室看看这些歪字是否嫁到了婆家。

  当然,自己的歪字也有不那么俊俏的,婆家相不中给“休”回家的;有些被婆家打出门外,便不知去向。

  每年能有那么些位回门,到娘家看看,我就很高兴了。每当此时,我就特别欣慰,非常感谢婆家宽宏大量,待它们就像亲闺女一样。

心情日记 篇2

  去年我到法国的国立马赛第一大学访学,12月份的时候学习任务基本结束,正赶上圣诞节临近,我也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一下普罗旺斯的闲适和浪漫。

  鲁西庸是普罗旺斯地区著名的古老村庄,又名彩石村,我的好友爱丽娜家就在那里,她热情地邀请我去做客。彩石村的名字真是名不虚传,桃红、鲜橙、明黄的房子像天使的玩具,随意散落在村中,有种惊世骇俗的美。我们到达的那天是12月4日圣巴巴拉小麦日,爱丽娜的母亲在装了水的小罐子里撒下一小把麦种,放在了洒满阳光的窗台上。爱丽娜说,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这样做的,以后还要经常换水,等待它们长成绿油油的麦苗。我问她,那些麦苗用来干什么呢?爱丽娜笑而不答,神秘兮兮地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爱丽娜陪我在周围的村镇上玩了几天,后来我有事回了趟马赛大学,再次赶过来正好是12月24日,先前撒在小罐子里的麦种果然长成了绿油油的麦苗,爱丽娜的父亲就用这些麦苗来装饰他们的传家宝“圣诞马厩”模型,我终于明白麦苗的用途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圣诞节,平安夜当然是值得期待的。夜幕降临了,爱丽娜的爸爸拿了一根木头,把一杯葡萄酒洒在上面,然后放进了壁炉里,让它慢慢燃烧。在装饰得光彩夺目的圣诞树旁,开始了平安夜的盛宴。第一道端上桌来的是鳕鱼,还有蒜泥蛋黄酱和法式焗蜗牛,然后是新鲜的冬令蔬菜,之后又上了一道卷叶莴苣拌的沙拉和各色奶酪拼盘。吃完这些东西,宴会暂告一段落。爱丽娜的全家到教堂去做午夜弥撒,我不是教徒,就站在小村的街头欣赏那些历经沧桑的教堂。等到大家做完子夜弥撒后,再回家分享最后的十三道甜品。只要想想“十三道甜品”这几个字,就让酷爱甜食的我垂涎三尺。不过,当这十三道传统的普罗旺斯甜点一一摆上餐桌时,我却有点失望,因为呈现在眼前的都是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点心,而不是色彩诱人、造型精美的现代甜点。这些小点心主要由水果和坚果制成,水果有苹果、梨、橙子和石榴等,干果和蜜饯则有榛子、核桃、无花果、椰枣、开心果和无籽小葡萄干。还有一白一黑两种牛轧糖、水果碎、腌渍果脯、果子酱和邦普饼。我比较喜欢邦普饼,这是一种加橄榄油、桔子水和白砂糖烤制而成的扁扁的面包,蘸着甜葡萄酒吃别有风味。

  圣诞大餐比较清淡可口,一点儿都不油腻,吃完圣诞饭我就跟着爱丽娜一家学唱圣歌。圣歌很优美,饭菜很可口,我算是在异国他乡过了个愉快的圣诞节吧!

心情日记 篇3

  小的时候读过一个故事,大概是说快乐源自没有钱。说地主衣食无忧却总是愁眉苦脸,长工天天边干活边唱山歌。地主不解,地主婆解疑:因为钱的原因。后来他们在长工翻晒的谷子里藏了一元宝,长工见了元宝,做出种种猜测,歌声也就没了。直到地主把元宝要回去,歌声才回来了。

  当了教师,热情消退后不明白了,我们也和长工一样没钱,可为啥我们却像地主一样不快乐呢?我们每天付出的似乎总很多,并且总是和回报不成比例;我们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成就感;有时甚至还得为一些琐屑事伤脑筋……去哪找回我们的快乐?

  新教育倡导教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无疑给了我们一束曙光。于是,我也加入了朝圣者的行列,教学、阅读、写作让我每个日子都充满了憧憬。那段日子是甜蜜的,每天总是充满期待,每天总是思考着。后来觉得越来越累,我像一个远足的行者,不断地往自己囊里增添重量。累着,也快乐着,感受着在夹缝里生存的艰难与顽强。最终,我倒在了半路上。有点悲壮的味道。

  现在想想,其实,我并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我只是苦苦地追随,缺少创造。在我背负那么多的时候,不敢自我解放。最终向现实妥协,安于现状,多了安全感,却再也找不到幸福感了。见底的教育生活,再也找不到燃烧的激情。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总是令人感动和向往。我试图从中去发现自己亟待解决的困惑。李老师一句“解放班主任”给我指出了方向。之所以过去我的想法中途夭折,就是因为,我没能找到解放自己的途径。现在,李镇西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实现思想的三个转变。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三是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这些实实在在的提法让我找到了改变的方向。想想过去自己管得那么辛苦,真是可怜可叹。大胆放手民主管理,变“人治”为“法治”,既解放了自己,节省出时间精力来从事有意义的研究,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

  把自己的班级当作研究基地,时时以科学的方法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我要寻找幸福,并带给孩子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