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读大学那时起,我就经常被「不能变平庸」这件事折磨。
说实话,有这个想法本身就挺平庸的。但我那时候不那么想。
我的眼前经常如弹幕般闪过一个个比我聪明优秀很多的同学的名字,我觉得我得赶上他们。
所以我一有空就去图书馆。
可是背英语单词或者看专业书太累,所以我只好啃一些难啃的哲学书,从康德到黑格尔到尼采,反正别人也看不懂,他们压根也不看。
我经常看着书就昏睡了过去,趴在书上能睡一下午。醒来的时候我想,恩,我枕着黑格尔的书睡觉了,离我那些同学又近了一步,这好像也让我有了些满足感。
泡图书馆其实挺孤独的。
可那时候我大概觉得,孤独有时候也意味着特别,至少不是泯于众人的平庸。
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我是病了。中二。据说这病初中二年级男生才容易得,但有些人好像是这病的终身患者。
这些患者特别容易相信现在的生活不算,未来和远方才算,也很容易思考关于「平庸」的主题。
很多人愿意相信,生活中存在这样一条线,线的两端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也许真实的差别只是月薪5K还是月薪7K、房子买在距市中心30公里还是40公里、当搬砖工还是当泥瓦匠,但他们愿意在想象中把这种差别扩大到万众敬仰还是泯于众人、开法拉利还是骑电瓶车、上新闻联播还是看新闻联播。
也愿意相信,我在线的这头还是那头,取决于我现在选择的生活态度,是拒绝平庸还是甘于平庸。
他们不仅善于想象未来的生活,也善于想象别人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别人的一点点进步,都是他们正迈向线的那头的明证,而自己却被永远地甩在了线的这头,这让人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