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真实的自己未必是最美好的人生哲理

时间:2021-08-31

  我刚来北京工作的时候,在北京博物馆通票办公室干过一段时间,在年底筹备新一年通票的时候,给大小博物馆打电话。有的博物馆是老伙伴,每年都参加博物馆通票,只需电话确认一些信息;有的博物馆是新开拓的,则要和他们洽谈加入事宜。

  我谈了好几个新馆,印象最深的,是天津的一个博物馆。这个馆比较小,是清末某大人物的故居。我以为这样的小馆会欣然加入博物馆通票,让更多的人去参观场馆,了解历史。馆长是位女士,没想到她考虑了一天之后,在电话里拒绝了我。

  我大惑不解,问她为什么。她说话直爽,带着浓重的天津口音:“我为嘛要那么多人来参观啊?我还得给他们开灯、打扫、维护。我为嘛啊?我为嘛啊?”

  我说:“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贵馆,提升知名度。”“我为嘛要提升知名度啊?我就希望别来人,别给我找麻烦。”

  她的言论超出我对博物馆馆长的想象,我无话可说,只好礼貌而失望地挂上了电话。在我的认知里,真正的博物馆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使命,让尽量多的人参观是理所当然的,可她一连说了那么多个“我”字,显然,她有权为这个博物馆选择她喜欢的风格与未来。

  有段时间常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节目中的不少男女嘉宾,无论自身条件好坏,都爱说一个词:真实的自己。这个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是嘉宾的某些特点或性格受到众人质疑的时候,不是大家挑刺,确实是忠言逆耳。可是,质疑的声音越大,他们对“真实自己”的坚持却越固执,尽管那“真实的自己”只是不肯被承认的缺点。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谦虚不再总被视为美德,人人都在意对自我的表达,人人都努力要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有时候,我们误以为和自我有关的一切都值得拼命维护,从自我出发的一切都值得用力坚持。用力过度,自我就成了自私,坚持也变成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