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有钱更重要的是拥有选择权经典人生哲理(2)

时间:2021-08-31

  金钱其实代表的是安全感、价值感,如果我们总是无法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价值感,那么对金钱,我们就总是觉得匮乏的。

  不那么有钱的人可能以为我买个学区房就足够安全了;

  有钱的人,则希望我还可以更有钱,有更多物业,更高的投资回报,来证明我的值。

  这件事,没有足够和终点,除非你的内心真正成长。

  比有钱重要的是有选择权

  开始觉察则不晚。

  如果你总是极度地缺乏安全感、极度地不相信自己,自我价值也非常低,不自信,那么你就往往需要很多很多金钱或者婚姻、职位、容貌等外在标签来让自己觉得安全、有价值、优秀。

  你的努力将永无止境,没有停歇的一天。这不是一条好的道路。

  你的认知一旦到达另一个层次,看到那个真相,看到如果自己能够以内心成长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安全感、提高自己的价值感、接纳和信任自己,那么你对于金钱和标签的需求就会降低,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么你就能切割这些外在东西的牵制,走上另外一条人生道路。相比五千万,这是一条更容易、更自由、更开阔的路。

  因为成长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但是至少要试图看到,一个人一旦变得强大,她就可以拥有选择权。而不是说,有更多钱和优秀的标签,你才能拥有选择。

  “我很想去英国学蛋糕烘焙,我相信我自己有这种天赋,其实我现在工作五年的存款也够我去学习和生活了,可是我学完就33岁了,我害怕,我怕自己放弃了现在这个机关工作,回来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万一我自己卖蛋糕也卖得不好,那就一切全完了,想要去,也厌倦现在的工作,但是实在无法下定决心。”

  我的读者跟我表达了自己的纠结苦恼。

  我无法帮助她选择。

  不同的内心,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

  我知道的是,有的人,往往在这样的纠结里,就是一生。

  你要怎样的人生?

  面对人生选择:拥有什么比想要什么更重要

  我们每天都在面临很多选择。小到中午要点一个什么外卖,大到择校、择偶、选职业。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也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收益。有一些错误,错就错了,不会让你付出致命的代价,还有一些错误,能直接把你送到地狱十八层。

  普通人面临的选择不是“拯救地球还是回家吃饭”这种大事儿,而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上广;考公务员还是读研;选什么样的人当另一半……这些事情看起来无比琐碎,却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如果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他老人家应该已经笑死了吧。

  选择,从了解自己开始

  在做选择的时候,当然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你身边的朋友大概也因为自己的选择,过上了不同的人生。比如说,A聪明绝顶,GPA高到吓人,又爱做科研,自然申请奖学金去读PHD;B可能出身平凡,二本院校,但是很有毅力,求知欲强,也很用心,在大城市闯荡2-3年,也能在大公司担任不错的职位;C喜欢吃喝玩乐,靠着爸妈找了一份国企的工作,过着打打牌唱唱歌的日子,虽然没做出什么厉害的事情,但是他高兴。

  世界上有很多条道路,没有哪一条是非走不可的,选择奋斗还是选择不奋斗,都是了不起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择一定要合适你,能让你快乐,能提升你的生活质量。

  在做选择前,比起听三姑六婆的建议,更靠谱的做法是,你首先要问问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开始,例如,你是否可以承受压力?你是否富有创造力,抑或是逻辑严谨的生物?在人际交往中,你倾向于和他人交流接触,还是更愿意宅在家里?面对冒险,你是兴奋,还是更期待安全的生活方式?

  同时,你需要问问自己,我拥有什么技能?比如说你期待成为一个设计师,你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设计软件?如果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技能,那就请多看看不同岗位的招聘广告。通过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技能,分辨出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做选择的时候,拥有什么比你想要什么更重要。

  大部分人都希望成为金字塔上最顶端的人,但你要确认自己是否具有这个天赋和意志力,有一些行业没有天赋是根本无法做出成绩的。放弃这个金字塔并不意味着放弃人生,而是去爬一栋更适合你的高楼。

  你虽然登不上这个金字塔,但你有可能登上国贸三期的顶层。认清楚自己,为的是不在“不恰当”的领域里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如果你迷茫,请至少去尝试

  如果你读完前面这一段,觉得对自己一无所知,甚至更加迷茫了。恭喜你,你就是传说中的迷茫党了。迷茫党的困境在于,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什么,但是又面临着做选择。

  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党,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

  不要放纵自己。拜电视剧和流行文化所赐,大家开始觉得旅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无论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得了一种“遇到困难就辞职/休学旅行”的病。迷茫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拥有的太少,选择也不够好,所以出去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浪费时间,加剧了问题本身的难度。

  多读书。个人经历&良心建议,多读科普书和学术书籍。这些书帮助你更好地看世界,培养起有逻辑的思维方式,把你从一团浆糊中拯救出来。

  多尝试。别站在这里想,找一些“差不多”的实习机会先做起来;没有实习机会也要给自己找点活儿。别太早开始挑三拣四,尝试不同的事情才会让你找到天赋、喜好所在。

  多想想如何达到目标。想去某某公司上班,或者应聘某某职位,那就正儿八经的拿出招聘简历。好好儿看看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看看自己匹配度有多少。

  在这里特别提醒,世界上有一些无能为力的目标,比如某些非常需要裙带关系的单位。

  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力不是第一位的,你是谁谁谁的谁才是最重要的。没背景的最好不要往里面挤,挤了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经济收入没有什么好处,还会遇到很多无法突破的天花板。  认真思考,再去做决定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它是有风险的。你要仔细评估这个风险,不要义气用事,不要靠着蛮撞的冲动就踏上冒险的旅程。

  你当然有可能成功,但是更可能摔个半死。我上学的时候,专业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长大以后,有人告诉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想太多,那他毫无疑问是一个思考能力有缺陷的笨蛋。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坏人。”

  人并不是依靠力气大,或者跑的快而活到今天的。我们是因为具有思考的能力,创造了合适地工具,合理规避风险,才顺利地繁衍到了今天。如果看到坑就往下跳,看到路就直接往前走,是绝对不可以的。

  思考,不是愉快的事情。它意味着你不能把脑袋埋在沙子里,你被迫认真地审视眼前的困境。但是,请相信我,这总比你站在困境前,却脑子一片空白要舒服得多。如果你现在正打算做关键的选择,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我到底想要什么?

  这件事情的风险是什么?

  事情最糟糕的结果可能会怎样?最好的情况会怎样?一般好的情况又会怎样?

  我现在,3个月以后,一年以后需要做些什么?

  如何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我是否能承担这一切?能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要思考这个事情最坏的结果,并且思考如何避免这个结果产生。如果仔细思考后,你仍然希望做某个选择,那就大胆地做吧。

  做好撤退路线,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全情投入。当发生意外、不可逆的情况,请启动你的PlanB。想好再上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还能帮助你确定“那件事情是否非做不可”。

  出来混,就得舍得沉没成本

  选择错了爱人,但是不舍得自己之前的投入,接着拼命的爱下去,觉得某一天就会好起来;

  明明做了不合适的工作,但是想到自己的辛苦,以及眼红其他前辈的收入,就假装这一切是有希望的,继续忍耐下去;……有时候,我们很难承认“我选择错了”。

  当理性(你心里觉得不对劲)和个人感受(想到自己付出了很多,依依不舍的情绪)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开始为不正确的事情开脱。这个行为会让你在短期内获得舒适感,但是很快你会陷入另外一种困境,即——你开始渐渐看不清楚客观的事实了。

  舍得扔掉“沉没成本”,是每个人必须学习的一课。它沉重,痛苦,令人不舍。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过程并不愉快,需要你咬牙切齿,竭尽全力,但是之后你会感谢它。因为扔掉沉没成本,避免你成为一摊腐烂的苹果,让你有力气面对未来的好运。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无论你选择了谁,或者选择了什么工作,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必须是你喜欢的。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宁可忍受风险,也不要忍耐你不喜欢的生活。

  如果你长时间生活在不愉快中,无论看起来多么的风平浪静,它给你带来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你会心情低落,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你会变成一个絮絮叨叨歇斯底里的抱怨狂。那些符合世俗意义的好生活,如果你自己不喜欢,就不算是好生活。

  每一个选择都是不容易的,谨慎用心地看待它,想好风险,然后选一个你最喜欢的。遇到困难,哭一顿再站起来做下一道选择题。迟早有一天,你会和一切美好事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