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的名言

时间:2021-08-31

关于春光的名言

  万点飞花愁似雨。

  宋杨炎正《蝶恋花》[万点飞花]。本句大意是:千万点落花飞舞,愁绪像绵绵细雨。这是这首词的起句,上阙是:“~。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这几句写的是残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惜春情绪。此时,他正“独倚阑干闲自觑”,面对“满地乱红”,为留春不住而满心惆怅。这种春愁,轻轻地,淡淡地,却又萤绕心扉,抹不去,驱不散,就像那绵绵春雨,轻柔,迷蒙,却又洒遍人间,连绵不断。以“雨”来比喻士大夫、文人惜春伤春的闲愁,确切而形象。同是面对“万点飞花”的景象,秦观说“愁如海”,杨炎正说“愁似雨”,一字之差,愁的分量、内涵自有明显的差别。比喻贵在精当,由此可见。

  南宋词人 杨炎正 《蝶恋花》

  桃花春木渌,水上鸳鸯浴。

春光名言

  唐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渌(1ù录):清澈。这两句大意是:春临大地,洛阳到处是嫣红的桃花,到处是澄澈的春水,水面上飘浮着并头浴羽的对对鸳鸯。红英缤纷,绿波荡漾,鸳鸯比翼,一派大好春光。可用来写盛春景色。

  唐代词人 韦庄 《菩萨蛮》

  花飞有底意,老去愿春迟。

  唐杜甫《可惜》。底:何。春迟:春天慢慢过去。这两句大意是:春花有什么事而飞去得那么急促呢?老年人希望春天慢慢归去。《可惜》诗为杜甫的五言律诗,由春光易逝联想到人生短暂,抒发暮年的感慨。此二句由暮春花落着笔,抒写惜春之情。在诗人笔下,虽是暮春景色,但无“风雨”、“落红”字样,而是抓住花飞花落的一瞬间.以询问的口气,探讨花飞何速、春去匆匆的原因,从而表达了诗人希望春迟、春驻的愿望。诗句虽抒发爱春、惜春之情,却无感伤情绪。可用以抒写老年人的心态。

  唐代诗人 杜甫 《可惜》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这两句大意是:阵阵落花,也能带给人春光满园的感觉,池塘边几株青翠的杨柳与一池碧绿的春水互相辉映。这两句写暮春景色而仍清新如画,充满意趣,反映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

  唐代诗人 储光羲 《答王十三维》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

春光的名言

  金董解元《哨遍》。榆钱:即榆荚。榆树的果实,形状像小铜钱,色自成串。这两句大意是:满地都是榆钱,这钱算来难以买住春光。春末,榆钱遍地,作者由它的名称、形状和数量产生联想,发出钱再多也买不住春光的感慨,以幽默的语言抒写了惜春的深情。

  金戏曲作家 董解元 《哨遍》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

  宋吴亿《南乡子》[江上雪初消]。这两句大意是:春雪刚刚消融,江边细柳在和暖的阳光下,在晴空的轻烟中轻轻摇曳。舞弄着自己婀娜的身姿。写初春江上风和日丽的风光。一个“弄”字,把柳条随风摇曳的姿态写活了。

  宋代词人 吴亿 《南乡子》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宋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溜:滑脱。这两句大意是:黄莺啄花,红色的花瓣从枝头纷纷落下;燕子掠永.剪尾点破了水面,泛起缕缕细绿的波纹。这两句写出了绚烂的春天,观察入微,用词精当,语言奇丽。莺嘴细长,正好啄花;燕尾似剪,宜于点披;红花被啄而滑脱,绿波被点而折皱。两句十二个字,对仗工整,一处不能更易。其体物炼字之妙,值得学习。

  北宋文学家 秦观 《如梦令》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这两句大意是:爱惜春光的人老是担心花开得早,何况看到落花无数!这两句通过两层转折,层层深入地刻画出浓重的惜春之情。喜花开而怕花谢,本是人之常情,因此人们往往在暮春时节惋惜春之归去,可作者却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忧心忡忡了。他“长怕”花儿早开早谢,“长怕”春天早来早去,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这一份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强烈!“何况”一句,使词意更进一层,尽管作者早早就在希望花开得晚些,春来得迟些,花儿还是开了、谢了,春天还是来了、去了。那遍地落红,怎不让“长怕花开早”的词人痛惜万分!在这进退转折之中,作者的惜春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袅(niǎo鸟):轻轻飘动。晴丝:晴空里所飘荡的昆虫在春天所吐的细丝。摇漾:飘摇荡漾。这两句大意是:晴空里袅袅飘动的游丝,被微风吹进了寂静无人的庭院,春光荡漾,如同千万根轻柔的细线。这两句可用于描写风和日丽、令人感到温暖恬适的融融春色。用摇漾的线来比喻荡漾的春光,变无形为有形,显得生动确切,而又十分新颖。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春光名言

  唐令孤楚《游春词》。这两句大意是:清早登上高楼,看到一朵绽开的鲜花,虽然只是一朵,也觉得春光已经从四面八方回到了人间。原诗为:“~。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此二句写诗人登楼远望,一朵早开的鲜花忽然飞入眼帘;刹那间,诗人觉得春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宇宙天地都充满了盎然春意。诗作通过联想和夸张表现出一种青春活力,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可用于抒发对春光的赞美及对春归的.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令孤楚 《游春词》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唐李白《鹦鹉洲》。这两句大意是:和煦的春风吹散江面上的烟霭,送来阵阵兰草的清香;两岸的桃花把江水的微波点缀得像锦缎一般,这是歌咏鹦鹉洲的诗,两句勾画出鹅鹉洲明媚的春光,可与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相媲美。

  唐代诗人 李白 《鹦鹉洲》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唐贾岛《三月晦目送春》。君:指春。晓钟:钟声报晓。这两句大意是:今天夜里我同你作伴,就不睡觉了吧;不到钟声报晓,总还是春天呀!本诗的原作为:“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三月晦日是春季的最后一天,诗人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抒发了对春光的珍惜、留恋之情。在诗人看来,能与春光多停一刻也是好的,因而夜不能寐,愿与春光共度这最后一个春宵,因为一到晨钟敲起,那就是夏天了。可以此二句抒发惜春,爱春之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春,也可借鉴。

  唐代诗人 贾岛 《三月晦目送春》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唐皇甫冉《春思》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唐代诗人 皇甫冉 《春思》

  一片花飞减却春,凤飘万点正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