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的时间随笔(2)

时间:2021-08-31

  按理说时间用的多,每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比较少,学生学得肯定不错,教师教的也会比较轻松,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往往大单元的知识点就集中在某两、三节课上,只要学生能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这一单元也就没有什么难点,学生学得也不错,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在重点部分稍加辅导,单元基础知识也能过关。而小单元的教学可就困难的多,我似乎感到每节课都在跟学生在战斗,往往弄得两败俱伤,怎么会这样呢?在小单元里,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节课都有不同的重点,一节一个新内容,优生没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为了这部分同学,只能多花时间,原本规定一节课的内容,只好进行分解,变成两课时或更多的课时,还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还得留在课后单独辅导,并且辅导的难度特别大,又费时,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不战而退。

  面对这些内容,每学期末,办公室的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碰到这些内容就恶心。但却不得不面对,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小单元的内容,我自创了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所谓“冷处理”,说白了就是“炒冷饭”,方法是: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增加一点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剩下的什么也不做,等新课结束后,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些小单元上,每天一个知识点,不断的反复、辅导,采取个个依次过关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学生,促使其掌握这些“小”而难的内容,这种方法实用性是不错,但总得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里总不是滋味。

  请看一笔流水帐:第七册练习十二有这样一些题目:动手剪(第3题)、判断(第七题)、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第八、九两题),这三题我整整用了两节课(前两项一节课)。第七题中有两道判断题: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我将这两个题目与第3题整合在一起,先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不断地拼,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好能解决判断题中的两个题目。这样一来,连同生成性的一些内容,一节课就结束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也一样,因为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所以量的角比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难度也比较大,一节课下来,还有些学生没有量出正确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