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随笔

时间:2021-08-31

鼓浪屿随笔

鼓浪屿随笔1

  美妙的风琴声,

  飘荡在鼓浪屿的街上。

  密林中的小院,

  依旧是往日的安详。

  历史的藤蔓,

  攀附在古老而沧桑的墙。

  午后的院子,

  氤氲着鲜花与蛎饼的香。

  慵懒的阳光,

  透过榕树的树荫,

  轻轻的,

  洒在安乐椅上。

  一杯清茶,一把鱼竿,一曲风琴,

  奏鸣了生活的交响。

  海边,

  似乎有钓鱼人在徜徉,

  天边,

  似乎有海鸥在飞翔。

  澎湃的波浪,

  在冲击着岸边的石墙。

  夕阳西下,

  鸟儿归林了,

  人们回家了。

  客轮悠长的鸣笛,

  难掩我心底离去的感伤。

  美妙的风琴声,

  萦绕在我的耳边,

  再见了!鼓浪屿,

  这美丽的地方。

鼓浪屿随笔2

  去厦门是必游鼓浪屿的。鼓浪屿是个小岛,方圆仅一公里,在厦门市区西北的海面上,乘半个小时的轮渡才到,有些不方便。我想,怎么不建一座跨海大桥呢?

  说鼓浪屿是“海上公园”,是“四季如春”,不是过誉之词。登上岸,那映入眼帘的绿树红花,那行人的轻装衣着,很容易使人忘记这是一个初冬的时节,还以为是在阳春三月。

  先去日光岩。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处,想必与家乡的狼山差不多高,但没有缆车。我只好沿着弯曲的小径,陡峭的石阶,缓步攀登。我看到一尊老式的大炮,说是当年郑成功抗击外敌时留下来的。如果有了缆车的话,这炮也许就不能看到了,更不会细看那光亮的炮身,去疑惑它是不是仿造的。其实,仿造不仿造并不要紧,郑成功在此有过浴血奋战那是千真万确的。站在顶峰,凭栏远望,山腰间怪石树木之中,不是隐约可见那“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么?

  下了山来,随人群去看了海洋水族馆,逛了海鲜鱼市,我如置身南黄海,回到我的县城。这里虽是南国,风情与如东迥异,但那海味真的如家乡一样的浓烈。又去看鸟族馆。这儿的鸟族馆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不只是场馆极大,有山,有水,有树,更主要的是鸟不分居,顶篷之下,都能自由飞翔。听着那悦耳的鸣叫,我仿佛又走进家乡三十多年前的千亩大草荡啊!

  走出鸟族馆,我随意漫步在大街小巷。我不光顾琳琅满目的货物,不注意光怪陆离的广告,不搭理紧追不舍的倒卖小贩,我很有兴趣地看那沿路有着古老欧美风情、错落有致的建筑,还有栽在它们旁边的三角梅、桉树、木瓜树以及爬在屋顶墙壁的青藤。我无缘出国,更谈不上能去欧美,这儿是不是一个微型的西欧北美呢?走在这我自以为的“欧美”之地,忽然发现,怎么没有一辆汽车或摩托,就是自行车也很少见。福建的朋友告诉我,鼓浪屿没车是无奈,跨海少桥,车如何开得进?街又是依山而建,高高低低,车又如何开得了?

  没了车的拥挤,没了车的喧闹,游人如我,总是轻松自如,不慌不忙。这样就能很清楚地听别人说话,自己也用不着大声。我有意地和一个店主交谈。店主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让她说几句当地话。她笑了,一开口,我什么也听不懂。但从她的口型、语气和表情,我能揣摩出她的友好。那声音如同鸟叫。所以有人戏说,闽南话是鸟语,听不懂,但却是很好听的,别有韵味的。

  行至笔山路,这里游客稀少,居家渐多。我听到了琴声,目光四顾,缓步寻找,琴声是从哪间居室的后窗传出来的?这是钢琴的声音。在这之前,我已知道,鼓浪屿是中国的钢琴之乡,走出过周淑安、许斐星、殷承宗等著名钢琴演奏家。这是一个音乐之岛,没有钢琴的家庭是很少见的,不会弹钢琴的人也是很少的。可惜我不懂音乐,尤其不懂西洋音乐。我不知道现在弹奏的是柴可夫斯基,还是贝多芬?这琴声时而如海啸激越,时而如细雨舒缓。倏然,我听到了四周响起的急遽的琴声,同时也感到了一阵疾雨袭来。啊,那混和在一起的琴声和雨声是何等的壮阔,何等的美妙呀!

  雨来得骤然,去得迅速。街上有些湿润,少有水塘。雨停了,琴声依旧。我走了很远,耳边还有琴声萦绕,且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反复。我环顾四周,寻找源头。福建的朋友不解。我说了。他笑:“快到海边了,海在涨潮,海水在拍岸,鼓浪屿的鼓声洞响了!你听,那声音多么像在擂鼓啊!”

  我们坐着轮渡回去。潮已退,海也静,那鼓声犹在耳边。还要半个钟头才能到达厦门市区。这半个钟头,我一直在目送渐渐远去的鼓浪屿。我想,这里是不能建跨海大桥的,没有桥,就没有车来。这是鼓浪屿的幸运。有车的方便,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好的。

鼓浪屿随笔3

  鼓浪屿于我,原是存在记忆深处的一片音乐,在黄昏的时候,由一个内心苍茫的人低沉地咏叹。原以为鼓浪屿于我,如朗然夜空中的星辰,是我永世无法触及的,然而一旦置身其中,我像一个怀揣着爱情的少年,被那些古老的建筑,被音乐,被常青的植物,被岛上氤氲的气韵打动。

  我们乘着游轮登临岛上是在一个海风鼓荡的下午,鼓浪屿是一个风岛,然而阳光正盛,我们从这里感受风和阳光,恍若感受冷暖交错的爱。从著名的钢琴码头登上岛国,一株根须下垂的巨大榕树照亮了我们的眼睛,它仿佛是一个路标,要将我们引向花园。鼓浪屿像一座小小的山城,我们得从低地走向高处,整个岛上没有一辆汽车、摩托车,甚至没有一辆自行车或三轮车,需要用自己的双脚慢慢地感受它的从容与悠闲,这个岛屿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一种气氛,那是一种在黄昏的咖啡店喝香浓咖啡的时光,是在古乐轻响的茶馆品茶的时光,是开门对着一个善良的陌生人微笑的时光,是邻家阿姐轻轻弹了钢琴,我在隔壁院子里隐隐听到的时光。

  从海贝壳、海产品装点的小店经过了,深处的石板小巷叩响了我们远游的足音。岛上的住户大多临着小巷建了院落,只从镂空的旧式铁门看到古老院子的一角,这些古老的院子都掩隐在高大的树木之中,我们只能从微蓝的天空中看到它们向上的枝丫,只有他们是不被打扰的。

  从郑成功博物馆经过了,从博饼的铜质雕像旁经过了,走着说着我们就要到了日光岩脚下。喘着气登上山顶,整个厦门,整个大海就在我的脚下了,那阳光越发地暖,那大风几乎要将我吹下山崖,那曾经淤积在心头的愁绪竟可以轻轻散开,那一种思念,它仿佛要我面对着大海呼喊:海啊,我爱你……

  真是喜欢鼓浪屿,喜欢浓缩在鼓浪屿上时光留下的刻痕,喜欢海风鼓荡的心,喜欢岛上音乐和诗歌。当我们沿着日光岩下山,岛上弥漫着隐约的音乐,在一处艺术学校,我们听到了高吭而宏大的美声,那是一个男高音的练声,岛上有着多所艺术学校,这是一个产生艺术灵感的地方;当我们渡到一个小小的花园广场,一个黑黑的流浪艺人,怀抱吉它,对着我们唱了欢快的情歌,露出珠贝一样闪光的笑容,据说,岛上的卖艺人都曾领取了音乐的资格证,才能向游人展示动人的旋律。在另一处巷子的拐角,我们听到了钢琴声,岛上平均每十人就有一部钢琴,构筑了这个音乐的王国、音乐的天堂。

  天色已经渐渐地黄昏,当一所旧楼音乐声忽然响起,我们沉醉在一片淡黄而柔软的光流中,所有的老楼仿佛都从古老的睡梦中醒来了,瓦檐上曲卷旖旎的浮雕都隐约可见了,因为音乐掩去了杂乱凋零和烟尘,掩去了修复所拼搭的不和谐,隐去了岁月的痕迹,深绿色的榕树散发着厚重悠远的树的辛辣气息,一瞬间,我们仿佛回到了昨天。

  呵,“时光倒流了。”我好像看见年轻的舒婷在鼓浪屿上低吟:“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心却不容我迟疑,岸呵,亲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昨天,再昨天……我的心绪在鼓浪屿上如一颗闪闪发亮的岩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这个奇异的岛国,不会忘记这个时光倒流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