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鬼子》的社会意义随笔(2)

时间:2021-08-31

  可以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先是高秀燕与吴洪委电话秀谈婚论嫁,后是鬼子插足,最终是含泪圆满收场。就拿鬼子插足这波来说,先是高秀燕鄙夷拒绝,后是听姨的话改弦更张,在处理好了吴洪委的爹怒火烧房一事专心等待与鬼子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幸福时刻里,热脸贴了鬼子的冷屁股的同时偶然发现还有一个姑娘同样在做着黄粱梦——不幸的是梦的另一个主角是同一个鬼子老头,另外一个姑娘郑惠或许能够梦圆成为鬼子老头的新娘,但谁又能断定这样的结局必定好过做中国青年的新娘呢。故事每一波一折都令人惊奇,令人揪心,令人痛苦,惊奇的是作家的编故事能力,揪心的是姑娘的愚蠢与愚昧,痛苦的是市场经济大潮下作为婚姻纽带的爱情的软弱无力与荡然无存。

  高秀燕嫁给吴洪委是基于爱情的,也是符合良心与道德的;嫁给鬼子虽然不是基于爱情,也不符合良心与道德,但如果用市场经济的眼光,从人渴望优裕生活的本性来说,也不是不符合常理与情理的,又因为高秀燕与吴洪委之前并没有登记结婚,火灾发生后高秀燕又给予了补偿,吴洪委一家给予了谅解,高秀燕的行为又是符合法理的。既不符合良心与道德又与常理、情理背道而驰,与法律精神也不一致的,就是鬼子脚踏三只船害两个姑娘作黄粱美梦几乎害得吴洪委人财两亡的恶劣行径。

  鬼子可恶,嫁给鬼子可耻,可是,如果这个老头不是鬼子而就是咱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呢?《嫁给鬼子》的看点表面上在于对放弃尊严嫁给鬼子这件事的批判,在于中国人对于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的仇恨情结,实质上却是在婚姻与爱情、传统与现代、道义与利益的碰撞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