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读牡丹随笔

时间:2021-08-31

  在和风煦煦的四月,我们一行人来到洛阳。所有的同行者都不约而同地盼望着一睹牡丹的风采。就这样,我寻思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动人情景而心潮澎湃,踏歌循花而往牡丹园。

  一路上,热心的导游先给我们讲述了“花中之王”的许多趣事儿,以慰我们热切的期待。

  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的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牡丹栽培。欧阳修曾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恰恰道出了洛阳的“地脉”是牡丹天时地利之一。隋炀帝迁都洛阳后,西苑从此成为牡丹的乐园。唐朝时,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蔚然成俗。到了宋代,洛阳牡丹甲天下。司马光有诗曰:“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可见洛阳牡丹花事之盛。

  洛阳盛产牡丹,民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一个玉树琼枝、漫天飞絮的冬日,武则天在长安城的御花园里,围炉饮酒,赏雪作诗,突发奇想,命令百花在一夜之间全部开放。醉意朦胧中,她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道诏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们得到圣旨,不敢违命,第二天一早迎雪绽放,惟有桀骛不驯的牡丹没有从命。武则天勃然大怒,于是将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可是,牡丹一到洛阳却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一代天后,武则天下令将牡丹全部烧死。谁知道牡丹枝干虽然被烧焦,但到了第二年春天,反而开得更加茂盛了。于是,人们对牡丹的“劲骨刚身”、“焦骨牡丹”之赞不胫而走。洛阳人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植入家中。他们精心侍养,百般怜爱。牡丹不负众望,娇姿愈盛。不经意中,成就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