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有感_随笔写作(2)

时间:2021-08-31

  扫完窑,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糊窗户纸了。母亲用白面加些水在火上熬一会就制成了浆糊。在小的时候这件事由父亲和母亲来做,等我十七八岁的时候就由我来做了。窑洞的窗户比较高,需要身手灵活一点才行。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家已经把这几扇窗户换成了玻璃的,既美观,采光又好,而且打扫起来很省事。炕上搬个小方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麻纸,照着窗户等好大小,用小刀裁好,在窗框上糊上浆糊,,然后把纸糊上去。这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可做起来还是有方法的。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就不得要领,没有父母亲糊的好看。母亲讲: 麻纸要分反正面,粗糙的一面糊浆糊,容易粘牢,而且光滑的一面比较好看;浆糊不要糊的太多,在窗框交叉处糊一点,边上糊满,其它地方隔几寸糊一点就行了,这样来年就好撕了;往上糊窗纸的时候必须铺展,先用笤帚顺着一个方向一扫,然后用笤帚背轻轻压压就好了;另外,窗子较大,要用几块纸才能糊住,所以会有一些接头的地方,这些接头要安排在窗框上,这样糊出来就看不出接缝了,就像是一整张纸,我刚开始不听,糊出来后窗纸上就有一条很难看的缝。看来任何事情,经验是很重要的。

  糊完窗纸后,把铺炕的垫(用秸秆编织的一种席子)、粘(用毛制成的一种厚厚的类似毯一样的大垫子)用棍子打打尘土,用笤帚扫扫。然后再把一件件东西搬回去,把家具玻璃擦的干干净净。这样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晚上照例就是送灶神了。先给灶神供敬三粒粞疙瘩(一种吃起来粘口的食品),按迷信的说法,这样可以粘住灶神的嘴,他上天就不会说家庭里的坏事了。这就叫“灶王爷爷上西天,只说好不说坏”。这是不是很有我们的中国特色呀,呵呵。然后放一串鞭炮,把灶神像一烧就完成了这一仪式。  一天的事情忙完了,接下来的几天就要准备过年的其它事了。

  现在父亲也走了,母亲也老了,房子也拆了,我也住在城里的楼房了。当然也不用糊窗户纸了,也不送灶神了,打扫卫生的事也一半雇人了,也没有那种尘土飞扬的感觉了。唯一没有变的可能就是孩子们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收拾出来的杂物里淘宝的乐趣了吧。所以有人慨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我想年味应该就在这年前的忙忙碌碌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