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励志文章

时间:2021-08-31

  篇一:挫折教育ABC

  近来,青少年轻生、出走的极端行为不断见于报端,青少年承受能力差、经不得一点挫折已然成为人们对此类现象的共识。一时间,“挫折教育”成为热门话题,并成为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挫折教育并非吃苦

  “挫折教育,就是吃苦夏令营吧,孩子报名、参加过。”这是多数家长听到“挫折教育”后的反应。在他们看来,孩子承受力差是因为生活好、家庭溺爱造成的,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因此,同时满足家长“要孩子吃苦”与“见效快”要求的“吃苦夏令营”出现时,夏令营营营满员也就可以理解了。但家长说起吃苦夏令营的效果,往往摇头的居多。

  今年暑假时,李女士就曾为儿子报名参加了一个吃苦夏令营。在送孩子去夏令营时,李女士全家人像欢送亲人远征一样将孩子送上了征程。没想到的是,12天的夏令营活动,孩子就打来几十次电话,叫苦不迭,陈女士家人更是如坐针毡。总算熬到夏令营结束,又像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一样将儿子迎回了家。可这一次回家以后,儿子非但没有“不再娇惯”,反而变本加厉。李女士说,同事中有类似她的经历的人还有不少,她很是纳闷,吃苦夏令营为什么就没有效果呢?

  “挫折承受力能通过经历如吃苦夏令营等人为制造的挫折或艰苦情景而获得提高。”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对这种说法并不赞同。医院心理科的刘医生认为,一般说,“吃苦夏令营”这种事先有心理准备、且能形成团体动力的活动,多数青少年都能挺过来。这种经历对他们今后面对困境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挫折情景是多方面且不预知的,当面对突发的且是精神打击而身体极限和物质匮乏时,当孤立无援、不被理解、不被接纳时,“吃苦夏令营”这类的挫折教育就无能为力了。而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培训工作的董老师则明确指出,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能力教育,人为的让孩子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同时,她认为,家庭溺爱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造成其压力过大的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

挫折,就在身边

  对于挫折教育,刘医生有着与众多家长不同的看法。他对短期训练就能脱胎换骨的说法颇不以为然。刘医生认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最为重要,而身边的小事则是最为有效的。孩子走路时跌倒,家长不是鼓励他自己爬起,而是抱起又亲又哄;孩子生病了,立刻又搂又抱同时许诺“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宁可自己受苦,不让孩子受丁点委屈;要求孩子完美,不犯一点错误和过失———这些几乎每个家长都有的行为皆与挫折教育、增强孩子耐挫力背道而驰。

专家献策

   在采访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时,他们几乎都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即挫折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孩子心理上的抗挫折能力。

  在生活中,在一点一滴的小事里,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抗挫力,他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永远将孩子置于羽翼之下,帮他抵挡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不会学会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如果向他确定目标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二、保持好的心态

   孩子的抗挫力有多强,有很多时候直接取决于你对待挫折的态度。

三、“我会和你在一起”

   孩子的抗挫力来源于他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孩子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家长对他的重视。

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不可能完美无缺,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要努力发现孩子擅长的事物,并给予鼓励。在某一领域有充分的自信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五、告诉孩子:失败是什么

   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让孩子看到,导致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可以改变的。

六、表扬孩子:你很努力

   对于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正视失败同样重要。在孩子成功时,表扬孩子“你很努力”而不是“你最能干”,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掌握一项技能,而不是显示一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