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往往是慢性子

时间:2021-08-31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旷日持久的马拉松,真正的聪明人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跑得最久的。分享一篇人生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真正的聪明人,往往是慢性子

  文/炉叔

真正的聪明人,往往是慢性子

  不知从何时起,雷厉风行成了“聪明”的代名词,生活中快言快语的急性子,往往会给人留下反应快、智商高的印象,一副成功人士的果断模样,被人们所钦佩;而慢性子的慢条斯理,总被人看作反应迟钝、呆头呆脑,除了智商遭受怀疑,还免不了被一些人鄙视、讥讽和不满。

  1、慢性子,是拒绝莽撞,三思而后行

  其实,慢性子并非代表不聪明和低效率,做事之前的深思熟虑,往往能提前排除可预见的障碍和风险,有备自然无患。

  孔子云:三思而后行。然而,几千年后的今天,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说做就做”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提倡。可我觉得,做之前还是得想一想,如果总是头脑发热,莽撞行事,造成的后果可不是提高效率就能弥补的。单位前不久招进大批实习生,整个办公室热闹了许多。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最后的转正可没少花功夫。但留心观察一番,就能看出区别。

  有些人怒刷存在感,做事热情高昂、风风火火:有活儿来了抢着做,不管擅不擅长,揽下来再说;距离deadline还有好一段时间,就能把任务提前完成。可他们满心欢喜上交的高效率成果,却难以令人满意。经验不足、考虑不周、缺乏规划等问题频频暴露,而且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也没耐性询问,而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放过。其中一个小伙子,在遇到不擅长的工作时,为提高效率,不经思考就想当然按自己的方式解决,险些酿成大祸。

  还有些实习生,起初不起眼,但接触几次后,发现他们做事沉稳细致,思虑周全。接到任务后,想好了再动手。遇到问题不盲目冲动,而是虚心求教,耐心学习。每天把手头的小事做得有条有理,反而没花多少时日就熟悉了部门工作。

  俗话说,一口不能吃成个胖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有人都在追求速度,却忘了慢工出细活。或许有些工作需要高速高效,但没有哪件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高效率的背后必然少不了每一小步的尽善尽美。错把速度当效率,把急躁当果断,把条分缕析当作优柔寡断,是最愚蠢的想法。看多了电视剧里成功人士雷厉风行的酷炫模样,不事先自我掂量,就拿到现实生活中来东施效颦,这样的结果,当然一点都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