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行美文

时间:2021-08-31

  暑假的中间几天,正是天最热的时候,我陪同父母,还有小孩回了一趟老家。与其说是回家看看,不如说是一场旅行。

  摩托车是这次回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说实在的,我觉得摩托车对于山村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工具。婉转曲折的山路于许多汽车及开车的来说是一项挑战,而摩托车就游刃有余了。

  从镇里到乡里是骑摩托回去的,一路上是扑鼻的清新和映眼的翠绿,耳畔的山风糅合着蝉鸣,路边时而跃现的山泉水渗流着甘洌。一路上,父亲和我讲着当年修路的故事,我的爷爷是这条不长但有众多弯道的山路的一名负责人,他沉稳持重,很有声望。然而,由于医疗条件的缺乏,爷爷英年早逝。这条路竣工之时,他已病重。通车的那天,爷爷拖着我爸艰难地爬上屋后的山坡张望。爷爷说过什么已不太清晰,但那满眼的希望永远印刻在我爸的心中。

  这条16公里的山路也曾是我爸那辈人拼搏翻越的路,多数时候是挑着重担步行的。后来,很多人从这条路走出,成为外出务工、建设城市的一员。到我的时候,这条路似乎是那需要跳出的“龙门”,从雪峰山深处的中学进入镇里的高中,再去往省城的大学,再到工作的城市……

  现在这条路已经铺上水泥,成为了联结故乡的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飘带。尽管工作后回家的时间愈发减少,但每年都会回家几天。

  除了这段路采用了摩托车的交通方式,老家很多地方的路都可以且适用骑行。去往深山游玩,爬上山峰观景,来到河边抓鱼等,摩托车均是绝佳的方式。回家短短几天时间,还曾和父亲去过一处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深山水库,尽管已经荒芜,但却是那一代人拼搏的见证。

  这次回家另一个重大的感触就是田地的荒废。虽说山里的水稻田面积小,还多是半山坡上的梯田,种田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但如今这样大面积的撂荒还是让人吃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