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旅游的美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描写旅游的美文

  山水游记,景为象,游为踪,感是魂;内容的复杂决定了表达的复杂,所以,在写山水游记时,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或叙事或抒发情感,下面给大家分享描写旅游的美文,欢迎借鉴!

  旅游的美文1

  道宝河,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的一个古老的村子,她默默地睡在太行山深处,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夏日,我来到太行山脚下。“太行天路”——207国道,拦腰凿开太行山,蜿蜿蜒蜒,缠绕着大山的身体,盘旋而上。

  在山底,抬头望,四面都是巍峨挺拔的山峰,肩靠着肩,臂挽着臂,人就好像是在山峰围成的井里面。从山顶眺望,峰峦叠嶂,绵延不绝,一座座山峰刀劈斧削一样,直上直下。

  太行深处,一条羊肠小道的尽头系着古老的道宝河村。稀稀疏疏的石头房子散落在山谷里,一片一片的梯田点缀在房子和大山之间。梯田的田埂曲曲弯弯,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垒起来的,一道道梯田就像竖起来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涌向山顶。眼前,就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色彩丰富的抽象派画家的画卷。

  道宝河村真的是座石头村。各家各户的小院,墙是石头垒的,地是石板铺的。院子里有小平房,有两层的小楼,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砌成的。石头搭的“之”字形的楼梯,从底楼的侧面通到楼上。烟囱是石头的,灶台是石头的,水池是石头的,连鸡舍牛圈也是石头的。

  一条源于南山的泉水,穿村而过,缓缓流淌着。村里的树、草都扎根在石头里,顽强地生长着、尽力地绿着。村子里的小路是青石板铺成的,这样的路,最适合在秋雨中漫步,撑一把油纸伞,就可以做一回雨巷里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样的路,也许就是郑愁予笔下那个“美丽的错误”——青石的街道向晚,达达的马蹄,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村口坐着花白头发的老人,看到观光的人,就会热情迎上来。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妈把我带到院子里,院子里住着老两口,兼做农家旅社,游玩的人可以在这儿睡睡石炕,尝尝农家饭。院子里青石铺地,摆着方的圆的石桌石凳,一藤葡萄架遮着半个院子,漏下片片阳光的影子。

  午饭是手擀面,番茄炒鸡蛋,酸菜炒豆芽,一人十块钱,不论是一碗还是三碗。面条爽滑劲道,土鸡蛋味香色黄。家常便饭,原汁原味,口齿留香。还有一锅香糯的红豆粥,一盆黄稠的玉米糁粥,都是免费的。两个人的饭,加一瓶啤酒,结账时问啤酒多少钱,老人说,没零钱啤酒就算了。山里的老人,厚道。村子的民风,淳朴。

  山村的夏天,已经美得让人陶醉,可是据说,道宝河最美的时候是秋天。那时,漫山遍野都是红叶,柿树上挂着沉甸甸的如黄灯笼一样的柿子,山楂树上结满密密麻麻的红宝石一样的山楂。各种野果子也都熟透了,散发着浓郁的果香。那好吧,道宝河,你等着我,秋天我再来。

  旅游的美文2

  秋季,是个登山的好时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行人随车出发了。我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一路欣赏公路两旁的景色。一株株举着红色小旗的不知名小树在车前一闪而过。进入山区,车的速度缓了下来,感受得到车在奋力攀爬,车内很安静,我望着窗外的小山,在秋风里裸露着层层岩石。褐色的表层,在雨水冲刷下显得苍白,不禁慨叹岁月无情。

  车绕了几道弯,终于来到了景点。山下,已经停好了十几辆大巴,可见今天的九如山迎来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听景区人说,九如山自开山以来还没有过如此盛大的场面。想必都是冲着山水而来的。

  正在发呆,甚至有些茫然无措的时候,导游挥动着一面小红旗在那里大喊各位游客跟上了,这里只有一条上山的道和一条下山的路,请大家一定跟上,不要迷路。于是,来不及多想,便追随着浩浩荡荡的人群出发了。走了没多远,一条木制的栈道出现在眼前,褐色平整的古木被切割成一条条,静静地并排躺在那里供游人上山,栈道上看不到金属丝和铁片的痕迹,踩上去丝毫不动,人在空中却格外安全和古朴自然。栈道很窄,仅容一人通过,等了很久,我们才爬上了一个小山坳,一座平整的小桥出现在眼前。导游招呼大家稍事休息,可以在此拍拍自然风光。一群孩子开始吹起了泡泡,一个个大大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着五彩的光,给这个小山增添了生气与光彩。

  随着导游,我们来到了一个岔路口,我们正准备向着有小桥的方位进发时,导游拦住了我们说这是一条小路,走过去还要沿原路折回,诺,这里才是通向山上的路。因为害怕迷路,那条小路的通幽处也没有去欣赏,想等下次来时,就不必跟导游可以自己四处闲逛时就可以去探秘了。走了几步,一汪潭水出现在眼前,水面很平静,岸边种着几株柳树,潭水中央一块片状的岩石平铺在水中央,一个长条状的大石矗立在上面,山与水巧妙的一个拥抱。我向四处张望,试图寻找这潭水的来源。仔细寻找才发现在路的左侧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小水洼,这个水洼紧靠旁边的山,山的一面还有水流的痕迹。原来是山上的泉水偷偷溜来了这里。

  导游的步伐很快,山势也越来越陡,很久没有爬山,我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转了几个弯,我们来到了猕猴岛。铁丝围成了一个长方体,里面一只小猕猴和一只小狗滑稽地站在一起。猕猴调皮的扮着鬼脸,小狗安静地站在那。工作人员不知用了什么招数,小猕猴竟然爬到了小狗的背上,惹得游人驻足观赏并展露笑颜。大概是上山以来最开怀的一次。猕猴岛的左侧一个石头砌成的房子静静立在那里,门口一张桌子上一个竹编的箩里随意躺着几个葫芦。房檐下还挂着个鸟笼,养着一只鹦鹉,好奇地望着游人。站在这里,我久久迈不开步子,想是被这个情景迷住了。导游催促下,我们又出发了。

  循着哗哗的水声,我们来到了景区的一大亮点----峡谷群。高高的山峰无声地耸立,山的一侧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不游峡谷,枉来九如。山的两侧分别修了两条栈道。一条盘曲向上供游人继续高处观赏,一条绕着山峰修到山脚,可供游人从山地仰望山峰和峡谷。几股泉水从高峰的中上部向下流淌,顺着山石汇入山下的六合潭,潭水清澈,水声引来了无数游人留影拍照,我却不想打扰这纯净的山水,就把这种自然地美收入眼底,留在心间吧。山下徘徊了很久,我在想这山,这水配合地如此默契,是不是约好了来这里绘一幅山水缠绵的画卷?

  脚步在移动,内心的情感却在汹涌山上有泉,落水为潭,潭留山影,山水与共。不禁在心底赞好美的自然风景。爬到了山顶,时间已经临近了中午,许多游人纷纷钻进了餐厅,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这坐落在山间的餐厅,不得不承认设计者的眼光。餐厅屋顶全部是木制屋顶,仿古建筑,墙身用大石砌成,木与石充分展示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餐厅的斜对面是从山顶淌下来的溪水,不慌不忙地淙淙流淌,我找了个石凳坐下,沐浴着正午的`阳光,陶醉地闭着眼睛遐想。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从未感受过如此的惬意。歇过之后我绕到餐厅的后面,一片树林映在眼前。林间闲淡地散着几张石凳和石桌,在那悠悠然地自得其乐。

  看看时间尚早,不自觉地放慢了步伐,想细细品品自然的韵味。平整宽阔的地方,修建了一个个木制的长廊,长廊的上方有一个小亭,纯粹的木制结构,且看不到一丝金属,把木制技术与自然完美融为一体,我爬上小亭仰头久久凝望,不禁慨叹设计者的理念纯自然、原生态!

  下山的路上还巧遇了几座木屋,屋身用整齐平滑的木板严丝合缝拼合组装到一起,屋顶用树皮做成瓦的形状覆在上面。大概这是我所见最原始的房子。在游览的过程中内心有很多疑惑,看到不远处一个导游站在桥上观风景,便走过去向她请教这里的栈道古朴而结识是用什么木材建造的?松木,从东北运来的松木。这里的小亭子明显带有异国风情,请问是哪个国家的风格?日本,这里的景观出自日本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西久树带领他的团队设计的。缠绕心头的疑惑被一一打开,心中畅快了不少,一群大学生说说笑笑从身旁经过,连空气也变得生气勃勃。

  来到山门前我才发现这里有一个大石横卧,写着山名的由来如山如阜,如冈如丘,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心中豁然,这就是九如,山虽无言,却胜过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