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选修学习心得(2)

时间:2021-08-31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使会对篇章中某些词语特有的文化内涵体会不出来,这样,即使知道每个词的词典意义也是不可能正确理解篇章的内容。例如,“a couple who happen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nation” 这段话的字面含义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个家庭的夫妇。The first family means the President’s family in the US.但是,“the first family”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总统之家,而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庭。如果对美国惯用语有所了解,那么就不难理解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另外,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的工作收入、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情况。而西方人则因为崇尚个人主义, 将自己的收入、家庭、婚姻、年龄等情况视为隐私,而不愿他人了解此类信息。同时,西方人比较自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深入了解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弄懂作者的意图,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掌握好文化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学习。

  例如:一张试卷,在做听力题时,判断一个人的听力, 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 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 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材料时, 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的材料比较简单, 也听懂了字面意思, 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 这是美国人常讲的两个笑话:(1)A: Where are you fromB:I’ll ask her. ( Alaska) A: Why do you askher(2) A: Where are you f romB: How are you. ( Hawaii) 。这两个笑话中, 在A 看来B 是答非所问, 但如果A 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 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洲: 阿拉斯加( Alaska) 和夏威夷( Hawaii) , 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 听成I’ll ask her. 把Hawaii 听成“ How are you? ”的笑话了。同样,在做翻译题时,即使是一些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顾具体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和语言习俗,而随意处理。拿dog 一词为例。Dog 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 弄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犬”、“走狗”、“狗头军师”等等来描绘我们所厌恶的人。但在英美国家, 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 dog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果我们把dog 一词一律译成汉语的“狗”字或把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的dog,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话。例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2)You ,indeed,a lucky dog;(3)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dog tired.如果初学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想当然地把它们分别译为:(1)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2)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像狗样累。而正确的翻译是(1)人人皆有得意时;(2)你这是个幸运儿;(3)昨晚我父亲回到家中非常累。

  其实,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渗透了英美文化。如,看英美电影,听英美歌曲等。从Ghost《人鬼情未了》的真挚爱情中留下了我感动的泪水,从Top Gun《壮志凌云》的青春豪情中

  让我激动不已,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的生命尊严中感受到了人生真谛而影片中丰富优美的语言不仅让我更全面的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听力﹑口语﹑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听学英美歌曲也是渗透英美文化的途径之一,许多经典之作,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航母。”文化包括大到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历史、科技等领域,小到诸如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语言则是人类先天的说话能力通过后天的社会语言环境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是最好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并行发展。没有文化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文化也无从谈起。每一种语言都与一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英语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我们所讲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从英美原文摘取下来的,其作者在写作时假定读者与他们本人属于同种文化背景的。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渗透。若不这样做,学生就会在语言交际中受挫。比如,有的学生去外教住所不提前预约,这不符合英美人交流的习惯。在英美,走亲访友、学生找老师、病人找医生、出差找旅店、甚至理发、裁衣服等等都要预约,在取得对方同意后才去, 而不做不速之客。再如, 对英美人来说,干涉他人的私事会被视作没有知识、缺乏教养。一般来讲,在与英美人的普通交往中应尽量避免我们所习惯的唠家常,如不宜问人家的年龄、身高、体重、工资、家庭、婚姻状况等,因为这些都被看成是个人隐私。此外,有些学生常爱给外教提一些意见,例如一个学生说过:“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and don’t go out too much, for it is going to be very cold in Shanghai these days.”这显然是中国人的一种关心方式,但却会使老外反感,他会认为“应该做”、“最好做”和“不要做”这样的祈使语气有教训人的味道,何况穿多穿少和外出多少次属于私事,用不着别人操心。

  同时,英语中还有许多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如:“How do you do”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买了东西问价钱时可以说“How much, please”不说:“How much do you change me”吃完饭付钱时说:“Waiter, bill please.”不说:“Excuse me, sir.We’ve finished eating. How much is it please”打电话问对方是谁,要说“Who is speaking, please”, “Who is it please”不说“Who are you”( 你是谁),“Where are you”( 你在哪儿) ,“What’s your surname”(你贵姓)英语中委婉语很多,以至于有时很难听出对方真实心情因而回答时应特别注意。如问“How do you like the film”对方回答“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这往往表示对方不怎么喜欢而不是字面意思很有趣又如“What do you thin k of my new coat”对方回答“I think the pocket is very nice. ”表示对方不太喜欢。英美人一般不当面说不好,所以尽量只说好的否则就说不知道或不了解。如“Do you like our teacher”可以回答“Well, I don’t k now him very well.”有时出于礼貌遇到不熟悉的人时可以不言真情,例如A问B“How are you”尽管B患了重感冒但还是回答“Fine, thank you.”一般不说“Not very well. I’m afraid.”之类的话。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要靠语言传播和继承。学习外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这门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语言文化,对语言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对语言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在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言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学生今后能够更加自如地、准确地运用这门国际语言。

  最后,我想和老师说声“Thank you!”。虽然这门课已经结束,但您教我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英美文化选修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1.选修民法的学习心得

2.有关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

3.浅谈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4.浅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5.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汇总

6.分析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7.英美文学试题

8.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对英美文化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