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界有极客励志人物故事(2)

时间:2021-08-31

pH试纸进厨房

  虽然厨房不是实验室,但他“极客”的一面并未改变。“泰吉”的厨房里,天平、电子秤、测温仪随处可见,墙上贴着菜式的标准配方,食材精确到克,调味料精确到0。1克,从点火到摆盘每个步骤都一清二楚,和公式一样精确。

  偶尔,他会来一场“突击检查”——带上烧杯、试管和pH试纸,测量每道菜的盐度、糖度和酸碱度。

  “人的味觉是有偏差的,不同产地的食材也有不同的性质,所以我会对每道菜做测试。”他说,酸度3。5比较适合人的普遍口感,会让凉菜很爽口;天气热的时候,酸度可以达到3。2;天气冷的地方,人对酸味耐受度稍差一点,酸度就要降低至3。8。

  “做汤的时候,盐的比例大概千分之一;做甜品,糖的比例是主料的十分之一,这样甜度最适宜。比如主料是1000毫升牛奶,刨去额外的鸡蛋、面粉之类,糖要放100克。”如果天气热,他还会增加糖分的比例,“东南亚人糖吃得重,就是为了增加体液浓度,防止它大量流失。”

  我问他,拿pH试纸进厨房是否会被当成异类,他一阵大笑,说自己早在中专学烹饪时就这么干了,当时招来不少异样眼光。“他们就觉得我小题大做啊,故意在别人面前得瑟,你自己尝尝味道不就好了吗?但这样做是不精确的,试纸不会骗人。”

  在厨房里搞“极客”的结果之一是,凭借过人的追求和娴熟手法,他30岁就当上了五星级酒店的行政主厨。

“蘑菇卡布奇诺”

  2013年,吕佳参加东方卫视的《顶级厨师》,以一手脱离传统刀工和火候的“试管套餐”技惊四座:洛神花鱼子酱、玫瑰咖啡和菊花豆腐,名曰“落花三弄”。这个“试管套餐”让评委争议连连,但最终吕佳凭创意成功晋级。

  当时,他把洛神花粉碎后结合海藻胶,通过钙水让它的表面硬化,就成了“鱼子酱”;玫瑰咖啡是把花打碎后添加发泡剂,加水后就膨胀成“咖啡”;菊花豆腐则与一般的豆腐制作过程无异,先磨豆浆、加入菊花提取液,再用内酯去点,就完成了。这是分子料理的常见技法,“落花三弄”也让他被誉为“分子料理大厨”。

  “分子料理”是近年来在海内外噱头十足的一个厨艺新概念,其理论是让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改变食物的性状,以此颠覆传统厨艺。“鱼子酱”属于球化,“玫瑰咖啡”属于乳化,豆腐则是胶体聚沉,它们都是很基本的分子料理手法。

  “这都是很简单的、科学上的雕虫小技。”吕佳说,分子料理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他到处走访、品尝,发现许多厨师创造出来的概念,都是“拿简单的科学现象糊弄人”。

  “真正你要达到分子和分子之间排列组合,甚至构成新的口味,这是很难的。”他举例说,有个东西叫菠萝海绵,其实就是利用酶把蛋白质溶解掉,进而改变菠萝的形态,“可能会有新鲜感,但它脱离了吃的本质……不该叫什么分子料理,叫现代科学烹调比较靠谱。”

  为了说明这些,他在家中做了一道“蘑菇卡布奇诺”。他先把牛肝菌切片烤熟,再用搅拌机打碎,拌上大豆卵磷脂、乳清蛋白、小苏打和柠檬酸,再加一点磨碎的豆蔻、肉桂和黑胡椒,最后把粉末放进杯子里加热水,一杯“蘑菇卡布奇诺”就完成了。

  “很简单的化学原理,发泡嘛,关键就是精细的计算。”每种材料他都用电子秤测量过,以调配出最佳的口感:“酸和碱的比例要对,不然就会发苦,变成蘑菇洗衣粉了。”

  吕佳说,他对这个世界足够好奇,同时又很贪吃,现在搞出了一点名堂,但他并不满足。这几年他经常在各地跑,希望能研究出不同地域的偏好口感,推出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料理,进军一线城市;既然外界炒作分子料理,他就着手推出“真正的分子料理”,比如运用科学手段形成新的呈味物质、香味物质等,“颠覆你的味觉”。

  这个工程量很大。我问他什么时候会有成果,他笑着回答:“现在还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