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来越拥挤,人心却越来越遥远,于是寂寞接踵而至。这一现象导致了一个高科技载体——智能机器人的产生。小到可以走迷宫、踢球的哆啦A梦,大到可以根据人的声音和动作识别主人心情的倾听式机器人。这些富含高科技的智能玩偶被一女孩发现汇总,起名“伙伴工坊”,也因此给她带来了滚滚财源……
一张车票的选择
2009年秋天,王丽姗四面楚歌。相恋了三年的男友离她而去,开了两年的小店,也因为拆迁等原因要关张。
她手里捏着一张回老家河南开封的车票,在合肥人流拥挤的车站忡忡失神。车站广场的一群人,吸引了她的目光。信步走过去,发现是一个男人在叫卖一种小玩具,是机器人的造型,五元钱一个,上紧了发条,就会扭动身体,摆胯,甩臂,晃胸,十分有趣。
仅仅是四五秒钟的时间,王丽姗就决心把票退掉,把这些小机器人买下来。她突然间不想走了,并非看到什么商机,而是小机器人的调皮形象让她萌生了一丝希望。
接下来的几天,她背着这种小人,在几个学校门前摆摊,从五元一个到十元一个,很快就卖光了。第一笔生意的意外顺利让她决心开一家卖智能机器人的小店,店名都想好了,就叫“伙伴”。
谁的事谁知道
首先是货源的问题,她查到的机器人类型是不少,但大部分都停留在概念机的模式里,而那些货源充足的,却是一些普通玩具商场里都有的大路货,根本满足不了要求。王丽姗手里只剩下两万元钱,在查找了无数信息之后,她决心分出一万元做路费,奔赴各地智能玩具公司,订一些样品。
粉蓝色的底,淡黄色的字,“伙伴工坊”的牌子透出浓浓的温情。里面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整齐划一地摆在那里,王丽姗根据需要给它们划分了组别:有开心组,主要是一些动作可爱的玩偶机器人;有人情组,就是一些有自己情绪的机器人;还有管理组,这类机器人可以在你出门时提醒你是否带钥匙,可以提醒你烧水做饭的时间等等……
开业那天,店里人来人往,但是一天下来,只卖出一台50元钱的小玩偶人。接下来几天,人气越来越淡,王丽姗咬咬牙,想了一个主意。
她把那种管家式的小机器人全部拿了出来,然后打出广告:寻找十名生活无规则,爱忘事,常常不小心的女士,有重奖。
这个广告一出来,有不少人前来咨询,于是,王丽姗很快就确定了十名女士。她们只需要把住址、身份证号等填在一张表格上,就可以免费从这里领取一个有着圆圆身材的可爱机器人进行试用,试用期为一个月。
这种机器人每台售价是550元,王丽姗这一招,颇有点破釜沉舟的悲壮。
没想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一位女士特地来到“伙伴工坊”,询问这种小机器人的价格。她告诉王丽姗,她是在朋友家看到这种小机器人的,它们太优秀了,不仅让朋友的生活变得有规则,而且让沉闷的屋里有了生气,真像是身边有一个特别好的伙伴。
一个月后,“伙伴工坊”终于开始赢利。王丽姗才明白,要想真正让这些智能化的小东西走进别人的生活,实践是最重要的,毕竟谁的事情谁知道,仅仅靠自己宣传,完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