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为何遭后人贬低励志故事(2)

时间:2021-08-31

  周瑜虽然以他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在历代的史传文学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地位,无论是“拥曹反刘”或是“帝蜀寇魏”,在这些熟读经史、深受雅文化熏陶的士大夫们的字里行间依旧始终如一地充盈着对周瑜的无限崇敬和由衷钦佩。但任何一个民族都有雅俗两种文化,虽然以礼乐诗书为内核的雅文化体系中,周瑜的形象没有发生多大变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以民间意识为内核的俗文化系统中周瑜几乎成为“妒才忌能、意气用事”的代名词。

  元代社会废止了科举制度,读书人没有了进身之阶,由此一大批满腹诗书的文人放弃了儒业,加入到市井文学的创作中来,使其创作日趋成熟。罗贯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能否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比宋元以来任何一部戏曲作品中的周瑜形象都更接近史籍中的原形。在塑造周瑜胆略过人、雄姿英发的儒将风范时,作者旁征博引各类史料,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光有历史的真实性,并不等于有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更何况指导全书的“拥刘”的思想倾向和小说的创作规律迫使作者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于是,在作品中的刘备之仁、关羽之义、张飞之猛、赵云之勇以及孔明之智,无不绚丽多姿,闪烁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浓厚的古典浪温主义色调。而其他人物,便只能以陪衬面出现。

  因此,无论在历史的舞台上周瑜如何叱咤风云,但在《三国演义》中却终究无法摆脱作为陪衬的命运,并且毫不夸张地说,他是诸葛孔明的头号陪衬人物。的确,《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确是足智多谋,智勇双全,他的才略甚至可能盖过所有人。但是,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却处处受制,屡屡败兵。正如毛宗岗所说的“以周瑜之乖巧以衬托孔明倍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