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本文主要对两部历史题材纪录片进行分析:在“故事化”创作的今天,如何通过画面与声音讲好一个故事,如何通过镜头、音乐、采访、分析串联起片子,如何反映出国内现如今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上的进步及其特色。通过以上分析与观众口碑总结出国内历史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历史题材;纪录片;视听语言;叙事策略

  中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从《故宫》《复活的军团》等片子开始,渐渐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创作体系。在叙事上越加重细节化叙事,着重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叙事画面也更为成熟,色调更偏向于电影的色彩。三维技术的成熟运用,让更多无法还原的场景能展现在观众面前。新时代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叙事以及画面上甚至可以媲美一些电影,在保有纪录片真实性的同时,整体上更娱乐化。

1诗意化与故事化的营造

  1.1历史感与沧桑感的画面呈现

  中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意图通过画面的构图与色调传递一种诗意化情绪,突出表现历史的悬疑感与迷茫感。在《激变玄武门》与《喋血长平》这两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色调基本是一种阴郁的冷色调,将观众带入历史的沉重与彷徨中。同时,“血”的红色被放大。在《喋血长平》中赵括最后的冲锋,以及《激变玄武门》中李世民杀掉兄长后,脸上“血”的颜色都被通过特写加以展现。整体阴冷的画面配合血的鲜红,画面的历史感与沧桑感被完全突显。这种精妙的设计,也是历史题材纪录片愈发影视化的重要标识。

  1.2主观性解说词

  因为缺乏真实画面去展现人物的状态,所以历史题材纪录片绝大多数叙事是通过解说词实现的。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主观性的解说词”常常用于解说人物内心的状态。赵括这位因“纸上谈兵”在历史上有着严重争议的人物,在《喋血长平》中却被高度赞扬。解说词是这样写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赵括并没有放弃作为战士的尊严,而是毅然决定带队突围,直至他倒在冲锋的路上”。这种及其主观化的解说词也常常为人所诟病,认为其违背了纪录片的客观性,但对于“讲故事”这一点中,无疑是使整个影片更为生动,而这种主观性的解说词则是为了使历史题材纪录片更为故事化。

  1.3身临其境—真实再现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更多用于展现氛围,因此,空镜头的大量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喋血长平》中,长平之战过后血腥狼藉,尸横片野的画面则奠定了影片悲壮的氛围。同时,在进行人物扮演时,大多是通过特写与近景来完成,局部画面的呈现更容易塑造氛围,也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演员情绪的迸发。《激变玄武门》中,描述最后的玄武门之变时,并没有运用中景等叙事画面进行叙事,而是用特写来代替。比如,李建成倒下后不能瞑目的眼睛以及李世民弑兄杀弟后痛哭流涕的脸。这些都是根据历史记载所臆想拍摄的画面,更为细致的场景、局部画面的拍摄,使整个纪录片的感情更为细腻,也更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1.4大胆的历史解读与猜想

  历史题材纪录片依托的叙事中如果仅靠单纯讲述史料记载,影片的戏剧性与故事性势必会有所缺失。因此,在片中提出大胆的史学观点以及猜想则是增强其故事化一个重点。例如,在《史记》中记载,长平之战赵军战败后被活埋战俘40万,但史书记载赵军总人数也是40万,那么在之前长达半年的战斗中,赵军可以说是没有损失战斗力。在之后的秦军围攻邯郸中,赵国的国力又是如何抵挡虎狼之师一年的围攻?这种在片中提出大胆的猜想与解读在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尤为常见,先依据史料记载的故事进行叙事,之后再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解读与猜想,进行另一种叙事,两条线进行对比,让观众自己进行思考。这种叙事模式使片子的故事化有了更大提高,强化了影片扑朔迷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