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代名人小故事

时间:2021-08-31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小编整理的宁波古代名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宁波古代的名人小故事1

  大年一到,大红春联便贴到了各家各户的门上,浓浓的年味里,溢满了人们的祈愿和祝福。透过历史长廊看去,古代一些妙趣春联,颇具智慧,给人无尽的遐思和回味。

  清代画家郑板桥心地善良,经常帮助穷人。有一次,他和朋友出去散步,走着走着,看见一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奇怪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一看,马上跑回家,扛着一袋米,提着一包衣服,敲开了那户人家的门。原来,这家住着一个穷书生。书生笑着接过郑板桥送来的东西,郑板桥和朋友就走了。朋友问郑板桥,怎么知道他家缺少衣服和食物?郑板桥回答,因为他家的春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缺一少十”即“缺衣少食”。朋友恍然大悟。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春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王羲之并不生气,又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再贴出去。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王夫人很是着急,王羲之微微一笑,提笔又是一副春联。这次,王羲之让家人先将春联剪去一截,只把上半截张贴于门上。上半截春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到了夜里,果然又有人来偷,可那人借灯火一看,见这副对联很不吉利,只好叹了口气,趁夜色溜走了。大年初一天刚亮,王羲之即将昨天剪下的半截春联贴出去,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明代大学士解缙,从小就是写对联的高手。有一年春节,父亲让他写副春联。解缙家对门恰巧是大户人家的一片竹林,于是他就题写了“门对千枝竹,家藏万卷书”。可春联刚一贴出去,就把竹林的主人惹怒了。林子的主人想:“这不是成心拿我作比较吗?说我们家是外强中干的竹子,你们家饱藏的都是诗书。”于是,吩咐下人把这片竹林给砍了。解缙一看,马上回家拿了两小块红纸,各写一个“短”和“长”,春联就变成“门对千枝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这下,竹林的主人更来气了,立马叫人把这片竹林连根刨掉。解缙拍了拍脑瓜,又拿了两小块红纸,分别写了“无”和“有”字,这样春联就成了“门对千枝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清代宁波著名老中医范文甫,过年时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分别贴在了自家的两扇门上。一副是“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另一副是“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总是说些对自己吉祥的话,但这位老中医,在新岁之际,不求自己富贵康宁,却一反世情常态,虔诚地去祝福别人,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