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驿站的小故事

时间:2021-08-31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关于古代驿站的小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

  驿站源于秦汉时期军事上的驿骑,由专人骑马传递军事命令和其他重要信息,内地的驿骑设在当时主要交通机构"置"下,边境地区则设于"烽"和"燧"等军事机构下。西汉中期以后,出于对外战争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置"逐渐成为国家的主要交通机构,其安全、高效和快捷的驿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对驿骑的广泛使用使其独立发展成为驿站,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的军事交通机构,由此军事化的驿站管理体制和驿站法律制度也开始形成。在继承前代交通和驿站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唐代定型了中国古代驿站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其所确立的驿站军事化管理体制和法制内容一直沿用到清末。

  我国古代,把邮政叫做“邮驿”。何谓“邮”?何谓“驿”?据我国东 汉时学者许慎写的字书《说文解字》解释说:“邮”,字形,“境上行书 舍。从邑垂,垂,边也”。学者们因此认为“邮”是指古时边陲地区传递书 信的机构。所谓“驿”,《说文》解释说:“驿,置骑也,从马,睾声”。 “驿”在古代即指传递官方文书的马、车。

  自周秦以来,邮驿又各有不同的称呼。周代称“传”或“驲”〔rì日〕,

  春秋战国称“遽[jù 巨]”或称“邮”称“置”。秦时统一叫“邮”,汉代 叫“驿”,魏晋时“邮”、“驿”并称,唐时又把“驿”叫做“馆”。宋时 则出现了新的名称“急递铺”,元又有“站赤”之称,明代又把元时的站统 称为“驿”,清时将“邮”、“驿”合二为一。现在习惯上把我国古代的邮 政,简称为“邮驿”,或称为“驿站”和“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