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劝学的小故事(2)

时间:2021-08-31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相传他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进行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得了状元。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虽然《三字经》中“梁灏夺魁”的典故与真实的历史有冲突,但因其中所含的坚持发奋学习,终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寓意,至今为人们传颂。

  《三字经》: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劝学的故事:祖莹学诗

  祖莹喜欢学习,迷恋读书,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不准他日夜不停的看书。等到父母睡着之后,他经常在暗地里点着蜡烛偷偷读书,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后来,祖莹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称为了太学学士。

劝学的故事:文姬辩琴

  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悲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