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励志的小故事(3)

时间:2021-08-31

  关于职场励志小故事三:在职场做过许多工作,却依然没啥能力

  小贾在一家小公司担任副总,看这Title大家都会觉得,你都副总了,你还焦虑个毛啊?!其实,以顾问专业的视角来看,真的是不同的职业外衣却是相同类似的问题。

  小贾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高级打杂的,哪个部分的事儿他都得做,我请他仔细列罗了一下工作内容,结果列出了特别多的项,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市场部门推广文案的撰写,陪老大见客户拓展客户关系,逢年过节还得弄亲自给客户发送礼品联系快递,不定时的还要打电话给客户做回访,月度季度的汇报总结就更不用说了,必须得写,甚至老大上了个长江商学院,微博晒照片和给老大同班同学打印照片的事儿也都做过。小贾机关枪式的把自己做过的工作带着怨气的都说完,最后还加了一句,就觉得我成天忙得要死,累得要死,然后觉得也没做啥事,感觉自己能力没啥提升,也没啥长进。当时问小贾,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工作没少做,能力却没积攒下来呢?小贾说,太忙了,没空学习。真的是这样吗?

  NO!曾经某省的理工两位教授做过一项的研究,非常有意思,也许恰好可以解答你们的困惑——为啥工作没少做,能力却没有?

  这两个教授让小白鼠玩迷宫游戏,然后分别对老鼠在迷宫中和逃离迷宫之后进行了脑部扫描。实验的结果证明,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大脑确实会出现关于这项经历的记录,而真正的学习过程——当你试着分辨哪些对你重要,哪些你应该舍弃哪些应该保留——其实是都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和反思中的。也就是说,那些进一次迷宫之后就稍微放松下,来点小酒,反思回顾一下的小白鼠,比那些连续不断反复进入迷宫的小白鼠,学到的更多,经验积攒的更多。不仅是对小白鼠,对人类也是一样。

  两个教授认为,“通过反思、回顾、重现可能会形成一种学习机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和内化。当我们思考的时候,当我们重现过程的时候,更容易记忆和内化之前的经验和学习成果,记住之前的经历。所以,内省、回顾和反思的过程至关重要。

  而这一点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你每天做重复的工作,日复一日,一遍一遍,那有没有停下来,做回顾和思考,哪些是你做的好的地方?哪些需要改进?自己有哪些坏的习惯影响到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条理化——其实这些都是对于工作经历的总结与回顾,是将那些重复的工作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果你并不擅长回顾和反思,那么你就很容易陷入我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况里,觉得庸庸碌碌,没有提升。

  那我们如何避免职业经历变成职业经过,没有能力的增长呢?在这里给到大家的一个建议,就是定期做回顾和调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PDCA循环,在管理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其实它是一个管理循环,从计划-设计-检查-执行的全过程。同样那些觉得工作做完没啥收获的同学,是在检查、回顾这个环节漏掉了。所以,可以具体做下面的这几件事情:

  1、每天为自己定出来10分钟的时间,手机静音、qq下线、微信勿扰。

  2、把今天具体的工作内容整理成表格或是文档;

  3、回顾一下,工作中的问题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和解决的。比如,领导让你在一天之内做个新产品的客户演示PPT,但你以前的PPT完全拿不出手,这事儿对你来讲难度太大了,你最后对付着给弄完了,领导说还行。那好,在当天(注意,最好是当天),请做个回顾记录,你是如何完成的,把过程记录下来,是通过学习(抄袭了优秀的模板还是自行研发)还是外包完成(请别人代做某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在过程中学会了什么,哪方面需要提升,形成回顾文档。

  4、当回顾文档和工作内容文档形成后,每过一段时间做一个梳理,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做得又快又好(核心竞争力),哪些方面喜欢却完不成(能力提升区,重点要花时间去学习成长的),哪些方面打死都不想干努力也做不好(盲区—下次求职这类工作内容多的工作就别去了)。

  5、根据记录做每天工作内容的调整,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程度、工作 完成后的成果反馈都会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记录。

  这样坚持做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形成一个类似“产品性能-使用说明书“样的东西,关于你自己的。能力发展也同样如此,可呈现、可查阅的文档记录和能力记录,会让你有种收获感,将那些日常工作中的无形投入变成有形的可见的能力提升。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工作的回顾这个部分补上,久而久之你会对自己的能力发展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擅长的方面是什么,越来越有自信和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掌控感。也许有同学可能会说,会不会很累。但是真心的告诉你,每天5-10分钟的回顾,让你职业少走3-5年弯路,你会在意这点点的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