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转圆圈》教案范文三篇(2)

时间:2021-08-31

  篇三:《转圆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转圆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了解撒尼族音乐风格,乐曲主要使用do、mi、sol三个音组成,并进行即兴创编。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2.引子及合唱应答部分能进行合唱,并把握好强弱。

  3.能用do、mi、sol三个音口头创编。

教材分析

  《转圆圈》是撒尼族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欢迎进入音乐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

  师: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今天邹老师就要带大家去云南看看。那里有一个民族叫彝族,有部分地区的彝族人也自称为“撒尼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撒尼族的风土人情吧。 (课件出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唱一首撒尼民歌《转圆圈》

  二、教学新歌

  1、初听

  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它在描写怎样的场景?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师:对,前两个乐句,歌曲比较徐缓,第一乐句用领唱引出,第二乐句用合唱作应和。描写了月亮升上来时的那种宁静。音乐相对较安静,节奏也比较自由。你看,自由延音记号,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唱者的情绪发挥,可以自由延长这个音。

  师:后面部分音乐节奏比较明快,属于小快板。这是孩子们在来到草地上,打破了夜的宁静,一起唱歌、跳舞、转圆圈。歌曲也就欢快起来了。

  2、复听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看看歌曲用了几种拍子?分别是哪几种?歌曲的旋律主要由哪三个音组成的?

  师:这首歌曲采用2/4和3/4拍交替出现,主要集中在小快板部分,舞蹈性很强,更体现了孩子们唱歌、跳舞、转圆圈时的欢快,这是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师:歌曲主要采用了do mi sol 这三个音,虽然只使用三个音,创作的歌曲却很好听。这也是这首歌曲创作的特点。

  过渡语:拍号、旋律音特色结合,形成了它特的民族风格—撒尼族歌曲的歌舞性。

  3、学唱徐缓部分

  师: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听钢琴把第一、二乐句弹奏一遍。

  A、 一遍钢琴弹奏

  B、 一遍用“噜”自弹自唱

  C、合着钢琴跟老师试着用“噜”哼唱一遍。

  D、合着钢琴师生一起把歌词放进去唱。

  E、请高声部的学生唱。(去掉钢琴)

  F、请高声部的学生重复唱第二乐句。(去掉钢琴)

  G、教师加入低声部的旋律。(去掉钢琴)

  H、请低声部的学生唱下面的音,高声部的继续唱。注意指挥手势,渐强---减弱

  师:你们刚刚唱的是哪个声部的?(低声部)这就形成了合唱。

  I、一、二乐句唱,(指挥渐强、减弱)

  J、加上前奏(试着演奏一遍开头)

  4、学唱小快板

  A、听一遍钢琴弹奏,可以用“噜”轻轻地哼唱。(先慢速试一下)

  B、把歌词放进去,慢速来一遍。(师生同唱)

  C、把歌词放进去,慢速来一遍。(生唱)

  D、唱不准的乐句,师范唱,生跟唱。

  E、生唱小快板。

  F、加速度,加前奏。

  5、完整地演唱

  A、跟琴唱,注意高低声部。

  B、跟多媒体伴奏唱,师指挥。

  三、创编

  过渡句: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这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首歌曲能用 do mi sol 这样三个音创作出这样一首好听的曲子,作曲家也真是厉害。

  师:让我们也试着用 do mi sol 口头创编一小段旋律吧。

  师:我们先四人小组一起试着编一编,唱一唱。

  反馈(写在黑板上)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学唱了这首歌曲,还进行了口头创编。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