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最新教案

时间:2021-08-31

  训练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步骤:

  一课时

  1、导入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

  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浸 提防 尖利 悠闲 疟yo子

  疟疾 寒噤n 蹿un 仄歪 飒飒 挂花

  泅i’水 转弯抹角 吆喝yo 张皇失措 央告

  4、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

  (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⑵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老头子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5、复述故事情节

  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要求: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言简洁

  二课时

  1、分析人物性格

  【讨论】:

  ⑴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

  爱国 老当益壮

  过于自信、自尊(如何理解“过于”?)

  爱憎分明

  智勇双全

  ⑵本文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护送 封锁严密———苇塘给养充足

  (惊心动魄)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近六十

  复仇 不带枪 消灭十几个鬼子

  (酣畅淋漓) 孤身一人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

  本文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我们读后却没有凄惨压抑之感,而是感到白洋淀风光如诗如画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自由谈】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

  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稻米和肥鱼的香味”,“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写战斗也不忘“水草轻轻地浮动”“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

  (指导阅读课文第一段)

  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情与景都饱含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3、课堂练习

  ① 补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② 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阴森、 遮盖、

  阴惨、 遮掩、

  4、课后作业

  仿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