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时间:2021-08-3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