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优秀教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学习作者对静态事物、动态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

  能够用读写议画等形式学习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

  3、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培养目标:

  创造性联想、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4、德育目标: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士观景象,受到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教具选择与使用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性强,为重点、难点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天堂的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

  3、看了课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三、学生研究体验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指生读文。

  2、引出问题,学生讨论:

  ⑴ 交流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⑵ 师引问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作者是怎样具体讲大榕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

  ⑴ 作者见到大榕树产生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 选择最喜欢的伙伴探究学习。四、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有关段落

  1、自由读,小组讨论、动笔画出重点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

  (创新点、空白点。)

  2、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师适时板书。)

  3、质疑。

五、巩固与创新型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画面,假如你是一支小鸟生活在“鸟的天堂”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画面配音(合作表演,此处是创新点)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鸟的天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思维的迁移和创新能力。加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六、回归整体、归纳总结

七、体验型作业

  展开想象向喜欢的小伙伴说说“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