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第20讲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政治试题。

教学重点

  (l)联系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教学方法:例举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

  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一定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

  (1)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3)

  (2)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地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

  3、联系的意义: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

  4、基本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

  (1)坚持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既全面又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3)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做到既着眼于整体,又重视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