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细节描写,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

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①.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②.了解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去共同认识一位伟大而平凡的老师,共同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出示第一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你觉得谭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中看出来的?

  (关键词:平常、给小女儿、早早、上班。)

  2.师小结:是啊,这一节让我们感受到了谭老师的普通,感受到了他的关爱,他的责任。

  3.学生齐读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2到7小节,用笔画出直接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画出的句子默默地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2.指名交流句子

  句一: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1)问: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2)师:谭老师是这样说的,他更是这样做的。再读句子。

  句二: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

  (1)请再把谭老师的话读一读。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他当机立断,先人后己,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体现了他对学生无私的爱。这里连用“!”,语言简短有力,体现谭老师说话干脆,当机立断。)

  (2)指名读,齐读。

  句三: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1)抹红“立即”,齐读。问:从“立即”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反应的速度快、当机立断)

  (2)谭老师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反应?(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护住了四个学生。)

  (3)找出这句话中描写谭老师动作的词。(拉、撑、护)

  (4)你可以自己边读边笔画一下这些动作,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危难时刻,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张开一把保护之伞,他恪尽职守,大爱无私。)

  (5)齐读。

  3.师:谭老师,是责任,让您奋不顾身的用身体保护学生;是大爱,让您的灵魂在危难当头折射出人类最伟大的光芒!您这是对“人生的价值”作出了最精彩的回答,您是言传身教的光辉典范!

  4.请大家再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课文在描写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的时候,还写了什么?(当时的环境)

  5.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

  A.句一:天空阴沉沉的。

  (1)对于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是想提醒我们什么呢?

  (2)指名回答: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B.句二:忽然,课桌……起来!地震!

  (1)此时情况如何?(万分危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三个感叹号。)

  (2)指名读,齐读。读出情况的危急。

  C.句三: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1)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楼房马上就要塌了,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2)这样危急的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十万火急……)

  (3)感情朗读。

  D.句四:地动山摇,……塌陷了……

  (1)这句话写了什么?(地震的后果十分严重)

  (2)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谭老师遇难了)

  6.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能不能删除呢?

  (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烘托谭老师面对灾难的镇定

  以及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

  7.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感受谭老师的伟大。

  ﹡一边播放录像,师一边朗读:在教学楼即将……楼房塌陷了……

  8.齐读第二大段

  9.小结:这段话从正面描写了谭老师在危急关头,在灾难面前舍身救生的感人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