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2.进行新课

  (1)凝固与放热:

  A、活动讨论:

  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B、归纳:

  ①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

  ②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无法凝固。)

  ③凝固的条件是什么?(A、达到凝固点;B、能够放热)

  (2)液化与放热

  (1)活动与实验:

  展示干燥的杯子给同学们,将冰块放入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的水哪里来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

  ②将盛有热水的保温瓶打开,让同学们将手放在瓶口上,感受水蒸气在手上液化,及液化放热过程。

  (2)学生归纳:

  ①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②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3)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如:林中雾、草上露的形成)

  ②为什么即将下雨的夏天的早晨,自来水管上挂有许多小水滴?

  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间出来时,眼镜会模糊而看不见眼前的景象?

  ④为什么拨开冰棒的包装纸时,冰棒上会冒出白气?

  (3)凝华与放热

  (1)实验与探究

  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面盖上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烧瓶中会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属于碘的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和现象发生?并取下玻璃片,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玻璃片上出现的碘的小颗粒哪儿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它在这个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的?

  (2)学生归纳:

  ①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2)提出问题:

  ①霜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

  ②冬天,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晶莹的窗花?它出现室内还是室外的玻璃上?

  (4)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1)学生归纳:吸热过程有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放热过程有凝固(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交流与讨论:

  根据图10-34的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讨论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以及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3、思考与作业:书17(1 —2)

  4、板书设计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一、凝固与放热

  二、液化与放热

  液化的方法:A、降低温度; B、压缩体积

  三、凝华与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