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优秀教案(2)

时间:2021-0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苏联政府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实行五年计划,使苏联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三十年代中期,苏联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背景是什么?分析其实施后的利弊得失。

  答:背景: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有所恢复,但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经济相当落后。

  利: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就已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让苏联免受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弊: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排斥市场经济,导致国民经济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比例失调,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影响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与争鸣

  讨论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时,有的同学说:农业集体化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说: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没有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所以是不成功的。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提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场政治经济改造运动,它走出了农村社会改造的道路,为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它支撑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使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农业集体化又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没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相反,使得苏联农业长期滞后,影响了其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