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复习教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⑵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

  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德育渗透点

  ⑴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⑵进行唯物辩证法世界观的教育,进行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l)联系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4)规律的概念。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这个问题由老师讲述)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也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结晶,是从总体上体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的高度的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又是指导人生观、价值观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在本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也是第一课内容的深化和引申。第一课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而本课侧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辩证性,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第一课讲了唯物论后,第二课接着就讲辩证法,并将辩证法立足于唯物论的基础上,就是唯物辩证法。

  2.本课的逻辑结构

  ①全课围绕一个中心——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分为三节。第一节是说明本课主题的逻辑起点,也是以后内容的理论前提,即正是由于事物的联系才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第二节是第一节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三节的“中介”。第三节既是第二节内容的发展,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归宿。

  ②在本课的八个框题内容中,可以说第一、二、三、四、五、六框都是讲主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七、八框是讲主观对客观的符合。所以说,三节在内容上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这条全书的主线。

  ③在本课的八个框题中,第一、二、三、四、五、七框的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第六、八框就是讲方法论,因而,也可以说全书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