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太阳》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说明文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三次采用拟人手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 应用拟人手法,引入新课。

  上课前画好一幅太阳图。上课伊始,我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贴出课前准备好的画。学生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师:他是谁呀

  生:是太阳公公。

  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他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生:太阳公公,你有多大

  生: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来,能不能改变路线呢

  ……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这样引入新课,富有趣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但勤于动脑,而且乐于学习。

二 应用拟人手法,复述课文。

  师:(学完第一段后,把太阳公公的一双眼睛画成线)同学们,你们刚才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好像又在说什么了。(师把耳朵贴近画面)他说。‘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现在我要考考你们:“同学们,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我这样作自我介绍行不行”

  生:不行,不行,到底有多远,多大,温度有多高,没有说清楚。

  师:那你们谁来做太阳公公,作一番比较详细的自我介绍

  (生:各自练说,用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

  用拟人手法复述课文,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而且,因为要用第一人称来说,这就要求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