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长短音乐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 材:沿海版小学《音乐》课本第一册

  教学内容:音的长短

  教 具:计算机、CAI、视频演放仪、钢琴等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ta、ti两个节奏的长短,在听、想、唱、做、编中感受节奏的变化组合。

  二、在复习中加深印象、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为节奏“填词”,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音乐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一、精讲多练新知识,使学生能认得清、看得准、打得稳。

  二、知道音的长短,有节奏的说话。为节奏填词要强调词组的相互连接,为创作歌曲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音的长短”是一节带有“创编”性质的综合课。通过音的长短复习与巩固、感受与模仿、变化与组合、练习与游戏、填词与演唱,加深对音的长短了解与掌握。

  通过第一课《开学了》歌曲的学习,能分辨出一拍ta和半拍ti的长短(两个半拍组成的一拍“titi”),并把它贯穿到全课的始终。

  为了掌握音的长短,锻炼学生为节奏填词。由单字到词组、由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变为学生有节奏的填一句完整的词,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创作的词即兴演唱,也请小朋友们跟着学唱,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认一认、读一读、拍一拍、打一打ta、titi这两种节奏的学习、复习与巩固,能把节奏进行变化组合,锻炼学生动脑的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节奏的说话就是为节奏填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高低、节奏的长短学习方法。通过对乐曲内在的理解用外在的表情加以表现,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策略

  动画入手,激发兴趣。把音的长短引入各教学环节中,由感受到理解,由感性到理性,由表现到创编,由浅入深,打好基础。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学生动脑筋,在电脑上亲手来操作。教师出题学生答、学生出题学生答。以学生为主体,集体参与。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意境,用音乐画面激发兴趣,用多变页面帮助理解,达到寓教与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