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语言游戏教案

时间:2021-08-31

幼儿中班语言游戏教案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中班语言游戏教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中班语言游戏教案1

  目的:

  1、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灵敏。

准备:

  1、一张人脸的画(五官要具体的)

  2、幼儿对五官的认识,可以说出名称以及指出正确的位子。

游戏规则:

  老师说眼睛,幼儿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脸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注意:

  1、先选能力比较强的,而且控制一下时间,三四轮后可以换人,争取让更多的幼儿参与)

  2、在课前,可以利用示范画向幼儿再介绍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帮助幼儿巩固。

  3、如果是两个幼儿互相玩的话,可以让他们边玩边说,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 乙:我指我的眉毛)让他们可以实物对应。

  幼儿中班语言游戏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并正确使用量词。

  2、通过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四个瓶子、五顶帽子、三双袜子、桌子一张、椅子两把 。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儿歌内容 :

  1、师扮小兔子:我是小兔子,要开小铺子,欢迎大家光临。我的铺子里有许多货物,看一看都有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小鸭子(教师扮演)上来买东西,依次说出想买的东西,如说错量词,可停下来引导幼儿纠正。

  3、让幼儿想一想都有什么东西被买走了。

二、感受儿歌并运用量词。

  1、朗诵儿歌,帮幼儿理解“张、把、双、个、顶”是量词。

  2、重新布置展示柜,请幼儿参与。

  “货物都卖完了,我还要进一些货。”引导幼儿观察都有哪些货物,鼓励幼儿正确运用量词来买货物。

三、全体幼儿都参与活动。

  1、“我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还要开几家分店。请大家来做售货员。”(提醒幼儿注意售货员要有礼貌,别人说对量词才能把东西卖给他。)

  2、幼儿自主游戏,鼓励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幼儿中班语言游戏教案3

  设计意图:

  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具有神秘感的事物吸引。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语言游戏《蹲蹲魔法》。

活动目标:

  1。 结合图谱学习儿歌,能按口令玩游戏,发准字音。

  2。 会根据儿歌的规律交换水果的位置,替换动词,创编儿歌。

  3。 享受集体协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按口令玩游戏,发准字音。

活动难点:

  替换动词,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魔法棒、儿歌图谱、磁性水果贴、水果胸卡、水果拼盘。

活动过程:

一、以“魔法咒语”游戏引入,感受听指令做动作的乐趣。

  教师带领幼儿做蹲、站、走、跳、转等基本动作,锻炼幼儿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师幼分别扮演魔法师与小助手,教师用魔法棒指引幼儿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与幼儿一同互动,了解蹲、站、走、跳、转等动词。幼儿兴致高,能按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为后面替换动词、创编“魔法”游戏做铺垫。

二、学“魔法”,掌握“魔法”的规律。

1。 幼儿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结合图谱欣赏“魔法”,并认识“魔法”题目“蹲蹲魔法”。

  提问:

  (1)“魔法”的名字叫什么?

  (2)“魔法”中出现了哪些水果?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所谓的“魔法”实际上是一首儿歌。活动刚开始时幼儿较为拘谨,活动气氛不够热烈。因为教师提供了图谱,幼儿能很快了解“魔法”的内容。这时,教师示意幼儿一同念“魔法”,可增加师幼之间的互动,活跃活动气氛。幼儿读“梨”时容易读成“梨子”,读法有误,教师应及时纠正,帮助幼儿发准音。此环节要求教师灵活机智,善于关注并能抓住细节进行教育。

  (3)共有几种水果?

  幼儿通过数数,得出共有七种水果的结论。此问题使环节设计渗透了数学领域。

2。 幼儿第二遍熟悉“魔法”,掌握“魔法”的规律。

  (1)寻找“魔法”规律。

  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每句魔法中水果出现的次数有什么规律?”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寻找出“前一句最后出现的水果在后一句中要出现三次”的“魔法”规律。

  (2)幼儿根据规律找消失的水果。

  请个别幼儿在图谱上操作磁性水果贴,拿掉其中的某些水果,让其他幼儿根据上述规律寻找消失的水果,教师与幼儿一同交流“魔法”中水果出现的顺序。此环节中,教师要求幼儿把眼睛闭一会儿再睁开,用看看“什么水果不见了?把它找出来”的神秘口吻营造气氛。幼儿兴趣高,注意力集中,快速有效地巩固和掌握了“魔法”规律。

3。 幼儿第三遍熟悉“魔法”,边念边做动作。

  幼儿边念“魔法”儿歌边用动作表演,此举较好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里,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做动作的快慢控制语速,让幼儿念到动词时能做相应动作,跟得上“魔法”节奏。

三、师幼协作,替换“魔法”动词,改编“魔法”。

  有了第一环节“听口令做动作”的铺垫,幼儿能够替换“魔法”动词,改编“魔法”。如:跑跑魔法,跳跳魔法,转转魔法,游游魔法等。

四、幼儿挂“水果魔术卡”,按口令玩自编的“魔法”游戏。

  玩法:幼儿站到游戏场地根据自己戴的“水果魔术卡”分类站好,边念“魔法”边做相应动作,念错或没做动作的人罚表演节目。

  规则:

  (1)游戏时,要边念“魔法”边游戏。

  (2)幼儿互相交换“水果魔术卡”,并根据“魔法”内容做相应动作。

  (3)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增加难度(请幼儿当念“魔法”的带头人等)。

  请幼儿当魔法师,带领其他幼儿边念“魔法”边玩游戏。此举体现了教师退位的教育理念,把游戏还给幼儿,才能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此环节气氛好,幼儿积极性高,结束时部分幼儿还意犹未尽。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动作不够协调,没有念到动词时就开始做动作,应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根据“魔法”规律,替换“魔法”的名词与动词创编“魔法”。

  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创编。如果教师在创编前先和幼儿一同梳理创编的内容,可让创编更加精彩,此环节也会更加有效。

六、分享水果。

  此环节以实现“魔法”方式变出真正的水果,让幼儿品尝水果,自然结束本次的活动。活动由始至终都保持神秘。最后出现的真实水果拼盘,让幼儿很兴奋,进一步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附一:

  原儿歌:苹果蹲

  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梨子蹲,

  梨子蹲,梨子蹲,梨子蹲完葡萄蹲

  附二:

  改编:《蹲蹲魔法》

  葡萄蹲,葡萄蹲,葡萄蹲完橘子蹲,

  橘子蹲,橘子蹲,橘子蹲完苹果蹲,

  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草莓蹲,

  草莓蹲,草莓蹲,草莓蹲完香蕉蹲,

  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桃子蹲,

  桃子蹲,桃子蹲,桃子蹲完梨—蹲。

  改编说明:原文只有两句,含有三种水果,后面的内容由教师根据需要编写。我们根据中班下期幼儿的认知特点,编了七种水果,以“魔法师念魔法咒语”的形式玩游戏。而原文中的“梨子”读法有误,应读“梨”。为了儿歌的韵律,我们把“梨”放在最后,读起来拖长音,起结束作用。

  活动中幼儿创编了跑跑魔法、跳跳魔法、转转魔法、游游魔法等。

  例:《跑跑魔法》

  葡萄跑,葡萄跑,葡萄跑完橘子跑。

  橘子跑,橘子跑,橘子跑完苹果跑。

  苹果跑,苹果跑,苹果跑完草莓跑。

  草莓跑,草莓跑,草莓跑完香蕉跑。

  香蕉跑,香蕉跑,香蕉跑完桃子跑。

  桃子跑,桃子跑,桃子跑完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