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1-08-31

【热门】小班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能够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故事表演。

环境创设

  各种图片

重点与难点

  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故事里有几只羊?分别是谁?

  2、故事里还有谁?

  3、狼想干什么,羊有没有被吃掉,为什么?

  二、第二遍讲述

  1、小羊上山去干什么?它发出了那种脚步声?

  2、狼听见后怎么说?小羊又是怎么回答的?(集体模仿)

  3、中羊去干什么?脚步声相同吗?

  4、狼听见后怎么说?中羊又是怎么回答的?

  5、小羊中羊心里怎么想?大羊怎么说?

  6、它们是怎么做的?

  7、狼最后怎么了?

  三、故事表演

  1、由老师和幼儿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2、请小朋友表演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据现代教育研究,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增进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立意识,这对一个现代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幼儿园也开展了专门的生活活动。通过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的教育,帮助幼儿提高一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与幼儿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穿衣”这一活动,并把重点放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以及进一步培养幼儿自己穿衣的习惯。通过运用形象的“小熊笨笨感冒了”这一情景,让幼儿有了思考的机会,认识到不会穿衣服的后果,从而激发幼儿自己的动手的愿望。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帮助娃娃的示范穿衣,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以便于增强幼儿在后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穿衣,逐步提高自理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初步的自主意识。

活动重点:尝试自己穿衣,初步掌握穿衣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辨认衣服的前后,自己穿上衣服。

活动准备:毛绒小熊一个,及套式上衣一件,小朋友的上衣若干(有开衫式的,有套式的)。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探索交流——行为巩固——分享快乐——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出示没有穿上衣的毛绒小熊,并介绍小熊的名字叫笨笨。

  师: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

  幼儿:笨笨好!

  教师以笨笨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

  师故意做打喷嚏状,并以惊讶的表情问:咦!笨笨怎么了?

  幼儿:他感冒了。

  师:他怎么会感冒的呀?

  幼儿:他没有穿衣服。

  师:哦!我知道了,天气冷了,可是笨笨没有穿衣服,所以就感冒了。那我们小朋友说说天冷了要干什么呀?

  幼儿:天冷了要穿衣服。

  师:那我们赶紧告诉小熊把衣服穿上吧!

  2、探索交流

  教师出示小熊的套式上衣。

  师:这是小熊笨笨的衣服,对了,小熊说它自己不会穿衣服。怎么办呀?谁会帮小熊笨笨穿这样的衣服呢?

  请一名幼儿上来尝试给小熊笨笨穿衣,教师可适当用语言介绍。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他前后有没有穿错。

  请刚才帮助小熊穿衣的小朋友说说他是怎样帮助小熊笨笨穿衣服的。

  教师边念儿歌边再次给小熊穿一遍衣服,帮幼儿理解穿衣的方法。

  师:小熊笨笨说,它现在暖和多了,它说谢谢~~小朋友!

  3、行为巩固

  师:你们觉得冷吗?

  幼儿:冷。

  师:那我们也赶紧穿上衣服吧,不然,也会感冒的。

  师:我这里有你们的衣服,我们小朋友会自己穿衣服吗?

  让幼儿拿自己的衣服穿或教师分发衣服。

  幼儿每人一件衣服,尝试自己穿衣。(有开衫的,有套式的)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分清前后,并帮助个别幼儿穿衣服。

  请同伴或者老师看看,你的衣服穿的对不对?前后有没有分辨清楚?

  幼儿相互检查。

  4、分享快乐

  师:我们今天都会自己穿衣服了,而且知道哪边是衣服的前面,哪边是衣服的后面了,我们的本领真大!你们高兴吗?

  幼儿集体拍手鼓励。

  5、活动延伸

  (1)告诉家长,在家里尽量让幼儿自己穿衣,穿的不好时,可加以适当指导与帮助,但绝不能包办。

  (2)在生活区放置布娃娃、小动物等,请幼儿帮它们穿衣服。

  (3)平时生活中,多引导幼儿“冷了自己穿衣服,热了自己脱衣服”。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雪花仙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和道具感应圆滑和断奏;

  2、乐于跟随教师利用肢体表现出圆滑和断奏;

  3、在特定音乐情景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塑料带人手一个2.手摇铃人手一个3.沙巾人手一块、黑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情景

  二、音乐律动,感应圆滑与断奏

  1.视觉感应,第一次体验音乐边放音乐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流畅线和点,分别表示圆滑和断奏2

  2.肢体感应,第二次体验音乐圆滑:手于空中画出圆滑线条;断奏:手与空中或肢体点触圆滑:

  脚于地板画出圆滑线条;断奏:脚于地板跳出断奏

  3、利用道具感应,第三次体验音乐

  每位幼儿的一只脚穿上塑料袋,只能穿一只脚,防止摔倒

  圆滑:溜冰状;断奏:在地板点跳

  三、利用肢体表现圆滑和断奏

  1.激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2.师幼共舞,体验肢体表现带来的快乐

  圆滑:往上抛沙巾/拿沙巾转圈;断奏:沙巾在身体或空中点触

  四、利用乐器操作体验圆滑和断 圆滑:摇奏;断奏:敲奏

  奥尔夫音乐教案《雪人之舞》

  活动名称:雪人之舞

  活动目标:1、感应乐曲圆滑与断奏。

  2、舞蹈的创编。

  活动准备:CD 塑料袋 各种材质的球铃鼓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请幼儿自由舞蹈:

  断奏:手指/肢体点触

  圆滑 :手掌/地板滑

  断奏:脚尖/点跳

  圆滑:脚掌/滑动

  二、两名幼儿一组手牵手

  断奏:脚尖/走或原地轻跳

  圆滑:脚掌/滑动

  三、溜冰

  一名幼儿一个塑料袋

  断奏:用手拍塑料袋

  圆滑:套在脚上在地板上滑动 两名幼儿一组,活动同上

  四、出示道具

  断奏:用手拍软球

  圆滑:两名幼儿一组滚、踢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