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1-08-31

【必备】大班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春节”传说中的来历与趣事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快乐。

  2、锻炼幼儿追跑和敏捷躲闪的能力。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年”和“夕”的故事,场地,四把小椅子、手工爆竹一串。

  【活动过程】

  1、回顾春节

  幼儿回顾春节中开心的事情(如:吃年夜饭,看烟花,看“牛气冲天”等等)

  2、听一听,说一说,为什么“年三十”要放鞭炮。

  简单介绍“年”和“夕”的故事。

  3、游戏:“年”和“夕”

  (1)点“爆竹”

  幼儿围成一圈,教师做点爆竹,说:“咝……嘭”,全体幼儿边跳边说:“啪”,反复几次,让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2)新授游戏

  幼儿保持围成圈,四把椅子放在圈外。请四位幼儿做“夕”,在圈内自由走动,教师仍是点“爆竹”的人,选择1-3个作为“年”点着,其他幼儿作为老百姓,站在原位置上说:“抓妖怪,抓妖怪”,“年”听到老百姓的喊声开始追逐去抓“夕”,“夕”在圈外躲闪了,也不能用身体挡住“夕”的逃跑。

  (3)幼儿游戏

  游戏过程中,幼儿需遵守游戏规则,违反规则者出局停玩一次(坐边上椅子)。“年”和“夕”的人员进行轮换,竟让让多些幼儿担任这些角色。

  (4)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幼儿当点“爆竹”的人。

  4、归纳总结

  让幼儿协助整理场地,然后列队对刚才的游戏情况进行小结。

  (1)遵守游戏规则

  (2)动作敏捷,会追逐,躲闪协助整理。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操作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中,大胆尝试,逐步深入,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育活动应重视活动本身对孩子的'现实意义。在孩子发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并用思辨性的语言去启发孩子,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如在幼儿建造拱桥的实验中,老师问:“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实用性的分析。

  应该注意的是,因为本次活动是老师预设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能被预设的东西所束缚,应启发幼儿生成各种问题,并用灵活的策略给予回应,使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有机融合,让预设的目标更突出、鲜明,使活动更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特征及功用,并乐于用语言表达。

  2、能积极参与集体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玩具车,猫警长,白鸽侦探,大象、老鼠、小兔、头饰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出示三个小动物,向幼儿提问小动物们是怎么来的。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请了三个好朋友来我们这里来做客。瞧!它们已经来了,嘀嘀!

  等三个小动物进场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都请来了那些小动物到我们班来做客啊?

  幼:大象,小白鸽,黑猫警长

  师:哦,我们请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啊?

  幼:开心

  师:那小朋友们刚才有没有仔细观察到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来我们这里的啊?

  幼:开车来的

  师:那它们开的车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个小朋友认识这些车呀?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五只小鸟》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2、能够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怎么样算五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是:怎么样区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开心的我》和《五以内的加法》,录音磁带歌曲《五只小鸟》。

  2、录音机,教具小鸟5只。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歌曲《五只小鸟》

  1、 教师播放歌曲五只小鸟>,幼儿欣赏歌曲、

  2讨论、

  (1)教师:歌曲中说明了什么?

  (2)幼儿阅读用书,自由讨论交流、

  二五以内的加减运算

  1、教师出示五只教具小鸟、

  教师:我这儿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呀?

  2、教师:我有5只小鸟,飞走了一只,还有几只?

  教师:5 -1=4。4只小鸟加上飞走的1只小鸟一共是 5只小鸟。4+1=5。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5-1=4,4+1=5。

  3、教师:有4只小鸟飞走了 一只,还有几只?

  教师:4-1=3。3只小鸟加上飞走的1只是4只小鸟。3+1=4。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4-1=3 ,3+1=4。

  4、教师依照上面的形式在黑板上写下算式3-1=2,2+1=3;2-1=1,1+1=2;1-1=0,0+1=1;

  5、让幼儿看书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加以指导。

  教学反思

  首先:在教材方面还应该多元化一点,这样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达到。

  其次:整堂课下来都是教师讲的过多,和孩子互动的较少: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

【【必备】大班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1.【必备】大班教案3篇

2.有关大班美术教案四篇

3.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四篇

4.大班教案合集四篇

5.【精华】大班美术教案四篇

6.【热门】大班美术教案四篇

7.【精华】大班教案四篇

8.【推荐】大班教案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