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1-08-31

【精华】小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2.能借助图片简单描述画面情景,学习说完整的话。

活动准备:

  1.图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个。

  3.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讲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懒惰的》: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听讲

  (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出示手偶和纸偶,这样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有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师关于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

  大森林中谁起的最早?(小公鸡)

  最起的最晚?(小猪)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来回答。)

  听一听、学一学公鸡是怎么叫的?数一数公鸡叫了几声?

  二、基本活动:

  1.师幼学习手指游戏。

  大拇指醒来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来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来了,洗脸,洗洗脸;

  无名指醒来了,梳头,梳梳头;

  小拇指醒来了,一起做早操!

  第一遍老师进行示范表演。

  第二遍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

  第三遍幼儿自己进行表演。

  2.出示早晨、晚上的图片:

  幼儿简单描述画面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早晨的图片:太阳、天空是蓝蓝的、所有的小动物都在做游戏。

  晚上的图片:月亮,天空是嘿嘿的,所有的小动物都在睡觉。

  三、展示活动:

  1.游戏:早晨晚上。教师弹奏或演唱“你睡觉了吗?”的歌曲,幼儿做睡觉的动作,唱完后,教师学一声大公鸡的叫声,幼儿做起床动作。请幼儿模仿大公鸡,反复进行游戏。

  2.学一学公鸡叫、小猪打呼噜的音效,利用教室内的玩具自由地创造声音,并说一说声音象什么。

  3.绘画:早晨、晚上(老师画好小朋友起床、睡觉的图片,幼儿添画太阳、月亮)

  四、活动延伸:

  带孩子早锻炼,在锻炼时渗透早起床的益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的车辆,萌发探索车辆的兴趣。

  2、发展观察和数数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交流对车辆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选择一条来往车辆较多的马路,让幼儿站在安全的人行道上观察。

  2、教师带上摄象机或数码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话题激趣。

  1、引导幼儿说说今天上幼儿园是怎样来的,是走路,还是乘车?乘什么车?

  2、启发幼儿想一想、议一议在马路上见过哪些车,激发幼儿到马路边观察车辆的兴趣。

  二、观察车辆。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什么车开过来了,如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大客车、卡车等。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哪一辆车跑得快,车辆下面都有什么,车论是什么样的。

  3、鼓励幼儿数一数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大客车、卡车各有多少个车论。

  三、回忆分享。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情景,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车,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车论等。

  2、播放观察马路上的车的录象资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车辆的名称、外型特征、颜色、用途等各方面进行观察、讲述。

  活动延伸:

  1、语言区提供有关车辆的图书,引导幼儿阅读。

  2、科学区中提供各种车辆的图卡,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例如:按功能、大小、颜色、车论的数量等进行分类。

  3、建议幼儿把自家的玩具车带到。

小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能手眼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年龄段:

  小班上学期

材料准备:

  磁性各色鱼玩具若干、磁性钓鱼竿若干

玩法一:

  把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的鱼放在地上,幼儿六人一组比比谁钓鱼的本领最大,速度最快,钓得最多的幼儿可以得到一颗星。

玩法二:

  把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的鱼放在地上,并准备相应颜色的盘子,将鱼钓到后放入相应颜色的盘内进行颜色配对,颜色配对最多者可以得到一颗星。

游戏提示:

  可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调整鱼玩具及钓竿上的磁条大小,增加游戏难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常规较好,活动秩序井然,我在最后的评价过程中能发现幼儿的探索结果,并引导幼儿与大家分享,有效地促进了下次活动的开展。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班级的生活区里,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废旧的纸,有超市的广告纸,有孩子们做手工的卡纸,有老师装饰教师多余的瓦楞纸,孩子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做了很多作品,有小书签、有风筝,有各种剪纸作品等琳琅满目,漂亮极了。一次,班上乐乐拿着一张瓦楞纸用手刮了起来,小嘴不停地说:“呱呱呱、呱呱呱”,还不断地让旁边的小朋友听,于是,我尝试对这些废旧的纸来开展研究,寻找纸新的用途,科学探究活动《会唱歌的纸》就这样生成了,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让纸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感知声音的不同。

活动目标:

  1.尝试徒手用拍、搓、刮、甩等方法让纸“唱歌”,感知纸“唱歌”的不同。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萌发对纸“唱歌”的探究欲望。

  (评析:《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当今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他们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并乐于将他们的发现告诉成人和同伴,因此,我制定了以上两条目标。)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广告纸、餐巾纸、瓦楞纸、卡纸若干

  (2)记录单2张

  (3)拍、甩、搓等各种动作的照片

  搓 弹 刮

  拉 拍 揉

  甩 撕

  (4)完整音乐和分段音乐

  2.经验准备:

  (1)幼儿前期已经认识过广告纸、餐巾纸、瓦楞纸和卡纸

  (评析:选择不同类型的纸是为了让幼儿园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非常清晰的感知和分辨出纸“唱歌”的不同,增强幼儿深入探究的欲望和活动的兴趣。记录单的呈现借助了幼儿易于理解的标记,让幼儿在记录中加深纸“唱歌”的现象,同时也为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记录实验结果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分享各种纸的不同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一些纸宝宝,有谁?(幼儿说后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并贴在记录表上)

  师:我们已经摸过了,也比较过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师总结:它们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滑滑的,有的有高高低低的。

  (评析:活动从幼儿的回忆分享导入,让孩子们交流他们在摸过、比较过后对纸的不同之处的认识。)

  (二)寻找唱的响的纸

  1.师:这些纸宝宝都有一个本领,会唱歌,猜一猜哪种纸唱得响?(个别幼儿示范)

  2.师:其他宝贝心理也有想法吗?好,先请女孩子,你觉得哪种纸唱得响,就把贴纸送到它的下面。

  3.幼儿猜测,教师逐一在屏风后操作纸。

  (1)师:我们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测,看看,哪种纸宝宝的小贴纸比较多?哪种最少?是不是这样呢?做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吧。请小屏风来帮忙。

  (2)教师操作。先从第一张卡纸开始。唱的响吗?送给它掌声。大家都认为它唱得响,我们就送给它一个√;第二张什么纸?

  (3)在这张记录单上一共有几种纸可以唱得响?分别是……(幼儿说)

  (评析:这一环节,先让两位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测,并请他们贴一贴贴纸,个别的示范给了幼儿正确记录的方法;教师在小屏风后操作,让幼儿初次感知纸能唱歌的有趣现象,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避免教师的操作示范对幼儿形成思维的定势,使得后面的探索活动中一味进行动作模仿。教师的正确操作记录,为幼儿的操作记录给予了指引。)

  (三)探索让纸唱歌的方法

  1.师:接下来我们就和这三种纸来做游戏。这边有卡纸、广告纸、瓦楞纸,用小手让它们唱出不同的歌声吗?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不同的方法。

  3.分享交流

  4.教师总结:我们今天用了几种方法让纸唱歌?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都能让纸唱出不一样的歌。其实还有很多特别的方法能让纸唱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留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去探索吧。

  (评析:此环节是让幼儿探索让纸唱出不同的歌声,幼儿通过操作,直接感知纸“唱歌”的科学现象。活动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想办法让他们唱出不一样的歌声” ,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操作去获得经验。通过操作,幼儿第一次的分享环节,让幼儿感知用一样的动作让不同的纸发出不同的声音,幼儿第二次的分享环节,采用同伴间分享的方式,听一听自己和同伴的纸发出的声音,在层层推进、交互式学习中,再次激发幼儿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在说说玩玩中幼儿获得了最直接的感性经验。)

  (四)音乐游戏:老鼠丰收乐

  1.师:在我们的纸里还藏着一只小老鼠,信不信?听,像不像小老鼠来了。我是用什么方法?(搓)纸宝宝变成了小老鼠,我们也来试一试。轻轻地,不要把大猫吵醒哦。跟着音乐跑一跑,轻轻的。

  2.教师讲述情景:(分段表演)

  分段一:宝贝们,我们种的玉米丰收啦,一起去摘玉米吧!轻轻的哦!

  分段二:看,好高的玉米杆呀,快点爬上去。爬的高高的,再来爬一爬。

  分段三:哇,摘到了一个大玉米,一起把它搬回去吧。很重的,我们可以怎样做?

  分段四:到家啦,真开心,一起开个演唱会庆祝一下吧。你的小老鼠会怎样唱歌?让小老鼠跟着音乐唱起来吧。

  师:喵,猫来啦,赶快躲起来。

  3.完整表演

  师:宝贝们你们真棒,让小老鼠唱出了那么多不同的歌声。我们再来一次,这次你可以试一试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评析:此环节是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感受纸宝宝“唱歌”的有趣现象,并在操作中再次感受到了力度、速度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声音。)

  (五)延伸

  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唱出了美妙的歌。如果我们用上其他的材料,比如橡皮筋,它能帮助纸宝宝唱歌吗?它们在一起又会怎样唱歌呢?带着这些材料,我们回教室继续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