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2)

时间:2021-08-31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学习用儿歌句有节律的进行表述。

  2、 乐意积极大胆地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述自己对符号的理解。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进行:

  一、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 听老师的口令,熟悉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复习对脚的认识

  3、 激发兴趣:脚还可以有哪些走路的样子?大家来试着走走

  二、 理解图意、学习讲述

  1、 出示图片:能看懂吗?什么意思?(帮助幼儿分析理解)

  2、 试试把四张图片连起来进行讲述

  3、 快想快说:出示一张图,幼儿快速讲出完整的句子

  三、 理解符号的意义,学习用语言进行完整讲述

  1、 出示符号卡,理解其意义,并用语言进行讲述

  2、 完整地进行连贯讲述

  四、 活动延伸

  我们念的这些朗朗上口,有节奏的句子配上音乐,就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以后我们就来试着听着音乐,唱一唱。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而我设计这节课的灵感,则得益于小朋友爱听童话故事、喜欢听仙女的故事、喜欢花的植物,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对故事进行了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能更加感兴趣,乐于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演奏、扮演。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乐器演奏感受乐曲ABA的曲式。

  2、幼儿能乐意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找到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乐曲,能随音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难点:能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活动准备】

  1、小仙女头饰、魔术棒、绿色花头饰、套在手上的绿色叶子

  2、乐器:串铃、手鼓

  3、音乐:黑管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玩“轱辘轱辘”的游戏。

  幼儿两人一对,边念儿歌“轱辘轱辘锤,轱辘轱辘杈,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三、轱辘轱辘小孩回老家”边做动作,当念到“小孩回老家”时,幼儿要变换同伴,游戏又继续重新开始。

  2、老师有节奏的与幼儿打招呼。

  二、欣赏乐曲“黑管波尔卡”。

  1、老师边随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片森林,名字叫“绿色森林”,这里除了树叶和草是绿色的,连花朵都是绿色的,花朵们都觉得自己不好看,天天哭着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小仙女听到了它们的哭声,决定利用自己的魔法去帮助它们,让它们变成五颜六色的花。小仙女来了,咻咻咻咻;到处看看,咻咻咻咻;来到这个地方,咻咻咻咻;又走到另一个地方,咻咻咻咻;飞到上面看,咻咻咻咻;又飞到另一个地方,咻咻咻咻;看看这边,咻咻咻咻;看看那边,咻咻咻咻。小仙女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所有的花都装扮了,这里变成了“七彩森林”。花儿们都很开心,它们和小仙女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绿色小花求救时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小仙女走来和施魔法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变漂亮的小花和小仙女一起跳舞的动作。

  3、出示图谱,感受乐曲,感受ABA的曲式。

  (1)引导幼儿观察图谱,认识反复记号。

  (2)看图谱进行语言节奏练习:

  A、看到绿色小花,用x的节奏说“救救我吧”(一个字一朵花)。

  B、看到一条弧形,不出声,右手在身前划一圈,左手叉腰。

  C、看到魔术棒的图片时,用xx的节奏说“咻咻咻咻”。

  D、看到彩色花的时候,用x的节奏说“七彩森林”。

  (3)看图谱创编身体乐器,后根据幼儿的创编动作随音乐演奏乐曲。

  4、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打击乐。

  有花朵图片处配上手鼓用×的节奏演奏,有弧形出用右手在胸前画一个圈,有魔术棒处配上串铃用××的节奏演奏。

  5、分配角色,进行戏剧表演。

  (1)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扮演角色的道具,老师为其带上(扮演小仙女的幼儿,头戴小仙女头饰,手拿魔术棒;扮演花朵的幼儿,戴上绿色花朵的头饰,手上套上绿色叶子)

  (2)幼儿随音乐进行戏剧表演,老师适当引导。

  三、结束活动。

  表演后,老师说“小仙女现在还要去其它地方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跟小仙女说声再见吧”,随着小朋友的“再见”声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把所有的道具投放到音乐表演区中给小朋友扮演。

【活动反思】

  1、选择教材是孩子喜爱的故事贯穿乐曲,活动过程中能感受到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主动参与。

  2、在乐器配乐和节奏练习上孩子们都能很快就掌握,最棒的是孩子出色的角色扮演,幼儿的身体讲述加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示给了大家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分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

  2、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雪花和雨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会对唱,在一方唱的时候另外一方要保持安静倾听,然后马上接唱,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引导幼儿创编,做出和同伴不一样的造型。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雪花” “雨滴”“窗户”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数“1、2、3”给小朋友一个惊喜,向天上抛雪花,问幼儿:是谁从天空中飞下来了?(雪花)雪花怎样飞下来的?(是沙沙沙的飘下来的)请幼儿做一做雪花飘下来的动作。做后提问:什么季节会有雪花啊?(冬天)老师说:对了,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2、老师告诉幼儿,雪花是唱着歌飘来的,你们来听听,(放录音)完整欣赏后提问: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都有谁和谁啊?

  3、幼儿学唱第一段。小朋友们,我们也来学唱雪花的歌吧。(放录音,跟录音唱2次)

  4、学习第二段。提问:“刚刚小朋友听到录音机里唱了小雪花还唱了谁啊?”(雨滴)那雨滴敲着窗户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哗啦啦、咚咚咚、滴滴嗒)对了,有时候小雨滴的声音是哗啦哗啦,有时候是咚咚咚,有时候是滴滴滴的声音,我最喜欢春天了,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的小雨滴吧。{唱2次}

  5.请小朋友站起来,完整的和老师边唱边做一次。

  6、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第一段,老师问,小朋友回答。第二段。小朋友问,老师回答。

  7、老师放录音,告诉幼儿分辨歌曲中的前奏和间奏,

  8、请幼儿听音乐,在前奏和间奏的部分,自己做一个静止不动的造型,可以是雪花,雨滴,大树,房子。小鸟。小兔,等等,进行歌表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雪花和雨滴音乐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以带来惊喜的方式抛洒雪花引起幼儿的兴趣,重点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学会第一段的歌曲,难点是引导幼儿能够掌握第一段的歌曲后,创编出第二段的歌词。 学第一段的歌曲时,我通过清唱让幼儿逐步听清,但是因为我的紧张,忘记教幼儿,然后幼儿复述并学习歌词,在引导幼儿串连起来朗诵、演唱,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演唱。第一段掌握好后。通过听磁带,第二段歌词的变化进行创编内容,引导幼儿讲出“雨滴”出示图画让幼儿,按着“雪花”的那一段进行编唱。创编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提问,雨滴的声音,教师利用清唱的方式,让幼儿清楚的理解、掌握“雨滴”的歌词。结尾部分,幼儿扮演雪花和雨滴,边唱歌,边跳舞,很快乐…在课开始时幼儿通过撒雪花这边带有一定的乐趣性,掌握第一段歌词比较顺利,到了第二部分时,幼儿通过的我出示的雨的图标能够很好的进行联想创编,还会跟老师做动作,跟着我的提示去表演创编,但是在幼儿学唱会歌曲后,设计了一个游戏对唱环节,却因为我的紧张而忘记了,是本次课我最大的遗憾,最后幼儿还是基本掌握了这首歌曲,也能按照歌曲的节奏边唱边做,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小百科:雪花也称银粟,玉龙,玉尘,是一种晶体,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